對這位年輕的察哈爾親王,朱以海一眼看穿他的野心。
不過對于朱以海來說,這小年輕人掩飾不住的野心,對大明有幫助,更好利用。所以他很痛快的接收了皇太極的二女兒。
也接受了察哈爾的歸附,朱以海還授封他為察哈爾汗和大明松漠郡王,松漠都護府都護。
唐朝時曾經在契丹人的地盤設立松漠都督府,賜契丹汗李姓,并和親嫁公主,設都督府。
朱以海也在赤峰以北的沙拉木倫河流域設這個松漠都護府,大有深意。
當年林丹汗繼位之初,就是在沙拉木倫河以北的阿巴嘎哈喇烏拉山修建了瓦齊爾圖·察罕浩特城,漢名金剛白城,還修建了金頂白寺。
以此做為都城,讓蒙古各部首領定期到察罕浩特朝會,既加強各部聯系,也增加大汗威望。
這座金剛白城坐落在大興安嶺的南麓,為丘陵草原地帶,那是塊風水寶地。
城南有河,還有察干花山等多座山峰,城北是廣袤的草原,再向北還有阿巴嘎山等,城東的一道山谷成為蒙古高原通往松遼平原的天然通道,在對外活動時有天然優勢。
從白城往北可心快速的通達漠北,保證對漠北蒙古的控制,使其有一個穩定后方,還可以控制呼倫貝爾、科爾沁等大面積的天然優良牧場,有利于游牧的蒙古部落發展壯大。
從白城向西,有與蒙古右翼之間的巴林、克什克騰等地做為戰略緩沖,對林丹汗來說又是對蒙古右翼用兵的橋頭堡。
白城的位置向南到明朝邊境,與向西到后金邊境距離相當,有利于他對明朝勒索般的貢市同時,又能夠隨時調兵對后金形成軍事威脅。
只不過后金崛起太快,實力太強,林丹汗并沒能在白城呆多久,面對著不服號令的蒙古諸部,以及威脅嚴重的后金,林丹汗最終只得西遷去征服右翼蒙古,本著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,柿子挑軟的先捏,先去攻打土默特、鄂爾多斯等,同時也便于在宣府化與明貢市。
想法也沒錯,但在這種明金蒙三國爭霸的時候,他不想著如何安撫聯合蒙古諸部,反而是西遷攻打右翼蒙古,結果雖然軍事上勝利了,但右翼更加離心離德,而留守的遼東一帶的左翼諸部,卻又被后金趁機征服、拉攏,脫離察哈爾。
所以林丹汗做的越多,敗的越慘,最終病死青海。
阿布奈沒去過白城,但很小時就聽家臣們說過白城的美麗,說起那里的富饒,比他們南遷后呆的宣府外,甚至后來的歸化城、青海等地都漂亮的多,也更水草豐美,適合放牧。
他想回白城。
而朱以海便給他畫了這個餅。
松漠都護府都護,等一起擊敗建虜,到時便讓他們返回察罕浩特故地游牧。
雖然沒能得到朱以海直接冊封他為蒙古大汗,但察哈爾汗和松漠郡王、松漠都護的冊封已經很讓他滿意。
何況,他獻出了妻子后,朱以海也給了他一位公主。
雖然皇帝直接告訴他,這位順義公主是義女,但阿布奈并不在意,她是位大明公主就足夠了。
因這樁婚事,皇帝也賜阿布奈駙馬都尉。
朱以海之前接受了清廷送來的兩個林丹汗的女兒入宮,算起來也是阿布奈的姐夫,現在卻又把義女嫁給他為王妃,但阿布奈卻不覺得有什么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