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賦誠三十來歲,也僅是崇禎十七年的拔貢,拔貢本身就是地方大臣推選優秀的廩生入國子監,說白了還是秀才。
不過袁賦誠做為袁可立的長立,家世好,他父親袁樞也是任過戶部郎中督餉遼東,崇禎十七年任河南參政分巡大梁道。所以在崇禎末年,袁賦誠也以貢出授知縣。
朱以海監國后,在浙東的袁賦誠積極參加抗清,先授御史,再授南寧知府,在那邊做了三年知府,雖是特殊時期特殊提拔,但安民征稅政績還不錯,所以升參政。
轉眼又上掛太仆寺卿。
別人都是要下放去鍛煉,袁賦誠也是掛職,卻是上掛中央,還是三品,雖說太仆寺卿不是什么要職,可畢竟是中央卿員。
有這個太仆寺卿過渡,下次不管是升侍郎還是大理寺卿,甚至是下去再做一任布政使之類的,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袁氏當初嫁給陳十二,也是當時兵荒馬亂,與家人分散,流落鄉下,能遇到陳十二這個紅槍會的軍官,也算是不錯了。
要知道多少名門千金大家閨秀在那亂世里,早碾落成泥了,甚至許多淪落青樓的。
那時的她甚至都不知道父親還在世呢。
等到婚后才知曉原來父親還在世,還在嶺南為官,不過袁氏倒也不后悔,陳十二也給了她踏實的依靠,要不然,她早餓死了。
“父親能認可你是好事。”袁氏笑著道。
父親回京為三品官她很高興,但更高興的是亂世里選的丈夫如今也步步高升為五品了。
相聚雖喜,可飯都還沒來的及吃。
一名士兵就過來。
朱忠義聽說他回來了,讓他立即回營報道。
“國姓爺正要出兵去打潁州,你這回來的剛好。”
“去吧。”袁氏倒是比較體貼,“出門在外,保護好自己。”說著,她又轉身卻取來一個香囊,里面放著一枚平安符。“我替你求來的,你好好帶著,我和孩子等你回來。”
陳十二萬分不舍,可軍令如山,最終也只得跟妻子珍重道別,都來不及吃口飯便趕去軍營報道。
“潁州圍了這么久,要發動最后一擊了,鄭提督、劉提督他們圍了那么久城,壕都挖了好幾道,還建起了許座大營寨,又立起了幾座棱堡炮臺,現在壕溝都直接挖到了城墻下,甚至地道都挖通幾條。
時機已經成熟,徐劉兩位提督特意給咱們這新建河南行營留了分功機會,讓咱們趕緊過去分杯羹,去晚上潁州可就拿下了。”
潁州城下也有他們歸德鎮的兵,也參與圍城和工事。
“怎么突然這么急了?”
“據說是上面得了準確情報,韃子現在急了,正調關中的吳三桂和湖北的巴思哈,勛陽的王光恩,要一起救援南陽,韃子還派了輔政親王尼堪親自趕去關中見吳三桂,所以這次可能吳三桂會率兵出關打南陽,我們必須得提前拿下潁州了,不能再等了。”朱忠義跟他解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