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大的城市需求越大,越不能本地自給,所以從外地運輸過來,無疑成本增加不少。
米麥有朝廷全面調控管理,價格不完全是市場價,如今豐收后,白米、小麥價格是一兩一石,老百姓出售的稻谷是七折,也就是七錢一石,按稻谷出米率、運輸倉儲等折算,其實稻谷統購價還是挺高的,尤其今年豐年。
而京師米價也能穩定在一兩一石,無疑京師百姓其實是得了很大實惠的。
其它糧食價格都以米麥為基礎,比如大米一兩一石,指的是上白米,還有更貴些的江米,江米也就是糯米,以前都是宮廷、官僚等所需,江米也分幾個等級,又分新舊米,新上等江米,就差不多是一兩二錢一石。
而白米里又有中白米下白米,價格是九錢五一石到九錢一石不等。
另外還會有糙米,東京一石糙米九成。
其它小米、大豆、高梁、玉米等幾種糧食,價格也都比白米要低不少。
基于穩定的糧價,其它各種物價也已經較為穩定,如上好豬肉大概是三十錢一斤,魚肉是二十錢。
五十四個雞蛋值一錢銀,四十五個鴨蛋值一錢銀。
牛羊肉則四五十錢一斤。
其它棉花、布匹、生絲、絲綢這些價格,也已經穩定,且并不算是特別貴。
現在東南外貿再次興盛,蘇松杭寧紹等地許多工坊,聚集大量產業工人,那些紡織女工的收入甚至已經超過城市里的短工收入。
短工一般也就十文一天,而那些紡織女工一天甚至已經能達到一百錢。
江南以前是以家庭紡織為主,婦女在家紡織,以自家種的棉麻,或是養的蠶絲為主,自行加工出售,而到現在,開始出現大量的來料加工。
甚至是許多專業的紡織廠如雨后春筍一般的建立起來,開始招募許多織工進廠,專心紡織,甚至搞起流水線,各種工序分開,極大提升效率和產量,熟練工人的工錢自然也就極大提高。
普遍能達到百錢一天,甚至不少熟練技術紡工,還能拿到更多收益。
而傳統農業,打長工,包吃住外,一年也就幾兩銀子,近年雖然提高了些,但往往也達不到一兩一月。
最辛苦的麥收季,麥客或短工們搶收搶種,一個月也大抵只能賺二兩不到銀子。
一斤豬肉三十錢,一斤蔬菜文,一斤水果一二十文,做身棉布衣要三四百文,棉布冬衣得六七百錢。
大抵來說,無災無害風調雨順的時候,有十畝地自耕農,一年下來溫飽之余,還能節余幾兩銀子。
而半自耕農,可能也就勉強溫飽了。
至于佃農,就算風調雨順,那也還得妻子紡織補貼家用,還得瓜菜搭著粗糧,一天兩頓,也勉強度日。
那些沒地的人,不僅沒自己耕地,甚至佃不到地的人,是最慘的,農忙時能打短工,但很多時候處于失業狀態,就會朝不保夕,一遇饑荒,這些人就會最先淪為盜匪。
不過現在戰爭大抵上已經度過了最壞的階段,紹天朝控制大半江山,且慢慢都穩定下來,尤其是工商海貿等大興后,帶動了工商手工業經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