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那邊。
代善突然病逝,濟爾哈朗獨自攝政,朝中局勢也是再次動蕩起來,朝廷一邊忙著為代善辦喪事,一邊又開始密議遷都之事。
可遷都之議雖然得到不少王公貝勒同意,但往哪遷又一時決議不下,好不容易大致議定先遷到關外承德,但是中原這攤子怎么辦,總不能就一走了之?
濟爾哈朗也是忙的焦頭爛額,還指望著關中的吳三桂能夠給他分擔些,若是能夠出兵解救南陽、潁州就更好了,誰知道卻得到這樣的結果。
“吳三桂這是擁兵自重,他想做什么,想謀反嗎?”
濟爾哈朗氣的拍桌子。
滿達海和尼堪都趕緊勸撫。
罵歸罵,可罵完了還得面對。
此時韃子已經是狼狽萬分,吳三桂算是難得的一支還能戰的軍隊,此時也不能得罪。只能先記在賬上以后再算。
“我建議干脆把湖廣給吳三桂,讓他移鎮湖廣,在襄陽或荊州建藩開府,就封他湖廣王。”新襲禮親王的滿達海提議,雖然父親剛死,可現在也顧不上守喪這些,而且滿人也沒這種丁憂的規矩。
做為輔政王,滿達海也離不開。
“不妥。”尼堪趕緊反對,他也是輔政王,是褚英第三子,封和碩敬謹親王,將近四十歲的他,也是戰功赫赫的宗室名王。
比起才二十多歲的堂弟滿達海,他經驗更加豐富。
“此時若改封吳三桂為湖廣王,還讓他移駐荊襄,只怕吳三桂就會一直稱病不出了,逼急了,搞不好還要反,甚至是投明。
朝廷可經不起吳三桂反叛了,必須得籠絡。吳三桂稱病,明顯是不愿意去湖廣,朝廷得多給些封賞交換才行。
我建議朝廷可以直接下旨,恢復吳三桂平西王爵位,并把關中直接賜封給吳三桂鎮守,許多在西安開藩設府,陜甘漢中的稅賦,皆賜給吳三桂,給他承制封拜,節制陜甘文武,統帶兵馬之大權。”
滿達海認為給的太多。
不過濟爾哈朗直接點頭,“這個時候了,也確實講究不了太多了,只要能安撫吳三桂,調他出兵,這些都可以給他。”
“最好是把孟喬芳調離關中,以示朝廷誠意。可讓孟喬芳改任湖廣總督,再把大同降將楊振威、王輔臣,還有孟麾下的關中將領張勇、趙良棟等也都調去湖廣。”
“先想辦法讓吳三桂出兵,然后解南陽、潁州之圍,解圍后,勒克德渾先退到南陽襄陽一帶休整。”尼堪認為,直接放棄湖廣是個錯誤,太過草率。
大清守住荊襄,才能護翼關中,關中穩固,才能保山西安全。
而山西安全,大清才還有一線希望。
荊州、武昌、襄陽、南陽、西安、潼關、蒲州、太原、大同、宣府、順天、保定、天津,這些地方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的。
必須得守,誓死守衛。
守住湖廣關中山西河北,大清就還有機會,否則就算遷都,也將大勢已去,再難回天!
“我愿意親自去襄陽督戰,退無可退了,唯有一戰!”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