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算如左光先、何如申他們這些老東林,雖說心中也還是有門戶之分,但也很少再如早年那般,一切以黨爭為先了。
當年左光先的兄長左光斗因移宮桉彈劾閹黨,魏忠賢制造汪文言桉,將左光斗下詔獄,誣其受熊廷弼、楊鎬賄賂,最后左光斗和楊璉皆被殺死獄中。
死后還追贓,逮親屬十四人,兄長左光霽株連致死,直到魏忠賢被誅,左光斗才被追贈右都御史,官其一子。
對左光先等人來說,當年經歷那么激烈的黨爭,不斗不行,但這幾年皇帝圣明,朝中雖有門戶之分,但起碼沒有那么激烈的黨爭,沒有一不小心就被入獄甚至身死族滅,不會搞的人人自危。
大家可以放心去做事,去救國中興。
可冒辟疆他們卻非要再起黨爭,還要置人死地,這不是愚蠢幼稚嗎?
“說實話,其實這幾年朝堂上氣氛挺好,以前我們跟馬士英阮大鋮他們也斗的死去活來,但這幾年不也和睦相處嗎,真想不明白這些人,怎么卻非要斗來斗去。”
左光先嘆氣,“我看他們不是蠢,只是壞。冒辟疆他們雖年輕,可誰不是人尖子,這幾年名聲漲的這么快,估計也是不滿足于只當個科道言官。
掌印都給事中雖為三品,可他們肯定也想再上一步。
不過是想借著彈劾王之仁的這桉子,為自己弄更多名聲罷了,若是能把王之仁彈倒,那到時在士林中會是何等聲望?
估計他真彈倒王之仁也不會收手,他們又會去彈劾其它武將,甚至要求皇帝把御營兵權交出,到時這幾人憑此聲威,順勢爭取侍郎之位也不難,到時或出為巡撫,或升為尚書,不出十年,就能入閣,端是打的好主意呢。”
這種手法,基本上就是以前東林黨爭的慣用手法。
彈劾贏了,名利雙收,彈不贏,也能得名養望,下次再來。
有多少人為了名,甚至騙廷杖的,這可不是屁股癢,這是最快獲取政治名望的辦法,是撈取政治資本。
以前好些官員不是想著如何辦實事攢政績升遷,而是想著通過彈劾、諫諍等法子上位。
如今的紹天大帝明顯不是天啟、崇禎,也不是萬歷,可偏偏他們卻還這樣做。
現在的結果,已經證明他們錯的離譜。
······
殿上。
還在繼續。
新內閣班子,十二位全體成員,一一宣召上殿。
授印、加官,賜爵。
皇帝給六位殿閣大學士皆加從一品散階,各加宮保銜,三孤加東宮三師,如首輔是少師加太子太師,次輔是少傅加太子太傅等。而內閣協辦大學士,則也是從一品散階,宮保銜則是加東宮三少,如太子少師等。
又各賜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