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要有這些要求?因為不論是地方上的督撫布按,還是朝中的侍郎尚書、學士,這些官職已經不僅僅是管一地一塊,而還要統籌全局,考慮全盤的。
朕賞識冒辟疆,所以如今特定掛職制度,給這些優秀的年輕才俊們,一個特別鍛煉的機會。
朝中的下放地方掛職,地方上的也可到省里或京中掛職,掛職期間保留其原品級和職位。
冒辟疆要是這個臺北同知掛職的好,能做出成績來,積累出好經驗,那么可以繼續回諫院任職掌印,甚至明年還可以安排掛職個布政司參政或按察司副使。
做的好,也是算入他的考核里,考滿后,視其優異,便可直授二品布、按,或是擔任侍郎了。
未來的路,無疑會更加光明!”
朱以海拿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來舉例子,描繪了一條康莊大道。
今年掛臺北同知,明年掛福建布政司參政,后年可能再到六部里掛個職,然后考滿后,就有可能直接外放做個布政使或是按察使,或是侍郎、司諫、通政使等。
若是能做上布按或侍郎,那下一步無疑就是巡撫,再接著就是總督、尚書、大學士,一路就直入中樞,成為大學士也是指日可待了。
皇帝話說的這么明白,張國維也不由的沉思起來。
冒辟疆以前名氣大,但確實僅是個六次鄉試不中的秀才而已,他也年輕,三十多歲投紹天帝,入朝在科道做了三年官。
哪怕現在是三品掌印,但往上再升,確實有很大限制,尤其是如今越來越規范,用人也不可能沒半點制度。
皇帝現在等于給冒辟疆特別開辟了捷徑,讓他可以到地方上去掛職,把不足之處補上來。
雖然掛職去當府同知,但依然還是三品官職保留。
掛職后,也不用從同知再一步步往上升,而是仍還是按他現在官職品階,甚至是資序論的。
想明白這些后,不僅張國維驚訝的不敢置信,其它好多今天打定主意,一定要跟皇帝據理力爭,甚至要來一出站冰跪雪的三四朝元老們,都沉默了。
皇帝所說若時是真的,那這個掛職就不是什么貶降,而是實打實的格外開恩賞識了。
比如錢謙益兒子錢孫愛,二十歲不到,也是賜進士出身,由行人到大理寺評事,再到如今的六品大理寺丞,也確實只在京師任職,還主要就在大理寺任職,雖是六品,可其它經歷并不豐富,現在給他機會,讓他到福建海澄縣掛職個縣丞,派出廈門建衙,分管廈門港等一片地區,這確實是個很好的鍛煉機會。
如果是貶降為八品縣丞,那確實難以接受。
可保留著六品大理寺丞的職事還有本品,下去掛職縣丞,并不影響現在的散官、職事,這無疑就讓人萬分驚喜了。
這實打實是恩賞和機遇啊。
朱以海面帶著微笑看著這些人。
掛職當然也不全是好事。
這也是篩選淘汰的一個機制,既是機會,也是考驗,如果只是憑著功臣子弟或勛戚名門身份在早前進了朝廷任職,可如果沒有什么真正的本事,那么下去掛職就不是什么機會,而是危機了。
比如在京做個行人或是主事,又或是其它一些官職,既不用主管負責,也不需統籌考慮,甚至可能就是混混日子。可一旦到了地方,不管是縣丞、還是副鄉長、副鎮長,朱以海給的掛職職位,都不是混日子的,都是要分管一片的,都要單獨設衙主管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