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來德川薩摩藩大名率兵攻破琉求,并俘虜國王尚寧,實際控制琉求后,派人混入琉求朝貢隊伍,借琉求名義與大名朝貢貿易。
當時的德川剛統一日本,但因為入侵朝鮮等原因,被周邊孤立。
德川出于穩固統治需要,也想化解跟朝鮮、大明等鄰居的關系,日本兩千多萬人口,手工業不發達,中國商品向來深受日本喜歡,尤其是貴族所需要的奢侈品,更大多來自明朝進口,與大明恢復貿易,也是迫切所需。
特別是日本向來崇洋媚外,當時最崇大明商貨,尤其是貴族們,根本看不上其國內所產,每年要消耗幾十萬斤大明進口的生絲,斷了貿易,日本貴族們最受不了。
之前韃子征服朝鮮,也曾派使者去日本,但日本人卻根本不理會后金,認為他們是夷狄。
等他們入關占了北京,日本人依然拒絕清人的主動示好,拒不承認清朝的正統性,日本鎖國令下,也僅保留了幾處港口,僅對中國商人和荷蘭商人前往貿易,卻禁止大船出海。
不過自朱以海北伐打到山東,遷都登州,特別是給朝鮮帶來的巨大改變,連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都向大明退讓妥協后,日本幕府也是十分驚訝的。
看到大明這位紹天大帝,放開海上貿易,與日本鎖國令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線,卻能這么迅速富強,其實對幕府震驚不小。
之前日本對外放開貿易,但葡萄牙人等在日本傳教,搞的烏煙瘴氣,引發教亂,最終迫使幕府下鎖國令。
可如今看著大明這般迅速翻身,什么紅毛葡萄牙、西班牙,荷蘭人全被干趴下,他們也不免心動。
這兩年唐船赴日越來越多,商貨也大增,幕府也免不了開始派船來明,在大明對朝鮮、琉求冊封支持后,其實日本很擔憂。
畢竟日本以前打過朝鮮,有世仇。
薩摩藩還出兵攻打琉求,實際控制著琉求王國。
以前日本當然也在朝鮮跟大明較量過,并沒占到便宜,萬一到時大明找借口來找日本麻煩呢?
幕府內部爭了兩年,最終如今決定跟大明釋放善意,既加大貿易,也主動朝貢。
幕府甚至干脆提出當年足利義滿、豐臣秀臣這兩位受大明冊封國王舊例,不如也向大明稱臣。
德川幕府將軍向日本天皇和大明皇帝皆稱臣。
朱以海對日本人的主動稱臣進貢是愿意的,之前日本也來過,只不過僅是來貿易的,現在是上表進貢,甚至稱藩稱臣。
他們愿意跟朝鮮一樣,成為大明的藩屬國,朱以海也不拒絕。
所以這次便也如朝鮮一般,冊封了德川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為日本國王,卻又冊封日本年僅十四歲的后光明天皇為扶桑郡王,日本天王,封上一任天皇,也就是日本第七位女天皇,后光明天皇的姐姐,德川家光的外甥女,年僅二十二歲的明正上皇為日本太上天王。
大明也與日本達成全面友好通商協議,明日兩國互相通商,不受限制。還直接簽訂了生絲茶葉糖和瓷器商船出口幾大訂單,大明則向日本進口銀、銅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