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寶泉比劉茂春品級還高一些,一個是章丘縣尉,一個是神策軍的一個哨總。
趙小樓則升為了哨副,本來他頂多升個隊副,但也因功破格提升,搭檔李寶泉為哨副,不過暫時是署職,也就是暫代,因此階銜是從八。
對趙小樓來說,這算是天上掉餡餅一樣,砸的他暈乎乎的。
軍官啊。
雖然武官袍服得自己掏銀子,不比軍服免費花,可趙小樓還是很痛快的掏了銀子,丘這樣大縣任職,得去些窮縣任職,不也成了官么。
御營許多士兵以前都出身一般,如神策鎮最早是在太湖西的湖州起義的義軍,許多人都是佃戶、奴仆、伙計、破產農民們出身,短短幾年,能當上官,哪怕從九品也滿足啊。
還有一個叫宋恩的火槍手傷的不算重,仍留軍中,也升為了排長,也有品級,雖是最低的九品,管三個隊,原來這隊也歸他管。
六人還都在戰后獲得授勛。
如李寶泉和劉隊副,都獲得三轉勛飛騎尉,視從五品。
趙小樓和宋恩則是二轉勛云騎尉,視正六品,另兩個轉業的是一轉勛武騎尉,視從六。
原來朝廷的勛官其實已經是附加性官銜,與實職和俸祿無關,按資歷加贈。
而現如今紹天朝更定官制后,散官定品階,叫本品,職官則定差事。官員先定散官再授職,拿俸祿就是按著散官本品來的,而職官,有相應的職錢補貼。階職差不多,但也會有低職高階,或低階高職情況。
軍官另有階銜。
文官取消了勛,只有武官士兵有勛,勛恢復本義,為打仗立功授勛,勛沒俸祿,但享受相應的一些待遇,各視品級。
總共十二轉功勛。
最低視從六品,最高視正一品。
十二轉的勛,授上柱國,相當于特級功勛。
就算是從六品的一轉武騎尉勛,也是有很嚴格的評定標準的,以少擊多為上陣,兵數相當為中陣,以多擊少為下陣,按結果,殺俘敵人四分以上為上獲,殺傷敵人二分,為中獲,殺傷敵人一分,為下獲。
上陣上獲最高可得五轉,上陣中獲四轉,上陣下獲三轉,以下遞減類推。
除了這個外,還要考核個人戰績,比如上陣上獲,個人還得斬首五級,方為五轉,不及要遞減。上陣上獲僅斬三級,就三轉,斬二級就只能二轉,一級就只有一轉。
并且一場破敵萬人的戰斗自己傷亡不能超過三千。
所有條件滿足,方能獲得相應勛。
不僅是斬首,還有數量限制。
破敵一萬人,一場大戰,只得有十人為跳蕩功,先鋒功不過二十人,萬人以上,每滿千人加一個跳蕩名額,兩個先鋒功名額。
而所謂跳蕩,臨陣對寇,矢石未交,先鋒挺入,陷堅突眾,賊徒因而破敗者,為跳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