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后韃子南下山東,旗人跑馬圈地,孔家也被圈走不少地,其中也包括這塊地。
然后呢,現在不是清軍收復了濟南嘛,這旗人圈走的地當然是要各歸原主。于是乎孔家和羅家又開始爭地。
爭著爭著,歷城知縣姚啟圣做了判決了。
姚啟圣派人調查,說那塊地并不是德藩宗室賣的,是危旗鼓私下變賣的。明代的藩產王田,都是通過一些具體管役人員來打理,如承應、莊頭、校尉、中軍、旗鼓等經理田產、催收租糧的。
他們對藩產了如指掌,甚至有些本來也是地方上的豪強土棍。
當初崇禎末,清軍南下攻破濟南,擄走了德王一家子,不少宗藩也被擄走,那塊地的主人也被擄走了,但仍還是由危旗鼓打理經營著。
后來看形勢不妙,他便把地變賣了。
還一地賣兩家,又收了兩家訂金,卷了錢跑沒影子,讓幾家打了幾年官司。
韃子來了后,對這樁官司也沒個結果,但卻因為八旗圈掉了這塊地,所以這官司也就不了了之。
現在大明收復濟南,于是幾家又打起這舊官司。
誰料姚啟圣一番調查,認定當年姓危的私賣宗藩田產,所以那個買賣是不合法的,畢竟地是屬于德藩宗室的。
不論是羅籍還是孔家,其實都是被姓危的騙了,既然被騙了,就找姓危的,地仍歸德藩。而現在朝廷的政策,宗藩土地收回國有,因此這些地就直接沒官。
這一下,誰也爭不到了。
幾家買地被騙的銀子除非找到姓危的,可就算找到,這銀子估計也花掉了。
他們當然不愿意,就要地,但姚啟圣不理。
羅籍就天天鬧。
然后姚啟圣既然是那種三年能賺二十萬兩銀子的人,還能說服楊捷獻濟南城,就不是一般人。
既然羅籍不老實,那就想辦法讓他老實,他也不去找姓危的,反正也無處找,他就找羅籍,派人一番明察暗訪。
果然查出了許多問題。
比如他報上官的一塊地,一頃五十二畝,說是崇禎末,用價銀三十八兩買到的庶宗田地,還出具了買地契約。
可姚啟圣一番調查,發現這樁交易是假的,那位宗室早沒于戰亂,根本沒有賣過地給羅籍,是羅籍侵占了這塊無主地,然后現在上報說是買賣的。
這個羅籍平時就是個訟棍,平日把持衙門,包攬賦稅。
清占領山東后,一面是八旗跑馬圈地,一面又是把藩田變價更名。
所謂變價更名,就是把沒收的這些皇莊王田以及勛戚田官田等,估銀變賣,以收取賣地銀補貼財政開支。
這羅籍平時在歷城縣衙那就是個攪屎棍,否則一般人也不敢跟孔家打官司糾纏不休。
他勾結縣官胥吏等一起,把那些田地或隱占侵沒,或低估賤如天啟帝皇后的父親張國紀,封太康伯,在歷城有賜給的好地十六頃,沙地十六頃六十三畝零。
歷城縣奉文變價賣給羅籍,好地每畝估銀九分,沙地每畝估銀四分五厘。
這個價格,就算是戰亂之時,也賤的過份了。
可他們上下勾結,愣是敢估出這樣的價格,嚴重賤賣,侵吞資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