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問下一個。
那人苦著臉說他是犯了私鑄銀元之罪。
銀元每枚重一兩,其中銀含八九,銅一一,并非純銀,但卻是按面額一元,也就是一兩通行。這意味著銀元其實是超過本身價值的,里面有私鑄利潤。
那人原來也是做銀兌換買賣的,各種成色的銀兩升水降水,甚至改鑄等,現在通行銀元后,也沒生意了。所以便干起了私鑄買賣,朝廷的銀元由兩大鑄幣廠生產,采用的是這個時代較為先進的機器鑄造。
先將銀銅按比例融化,然后鑄成銀板,再扎成合適厚度,然后再用機器裁剪成銀片,然后再通過水輪沖壓機,沖出銀坯,最后再送入新的壓制機,用模具壓出正反圖桉凋紋,以及側面齒紋等,然后還要經過天平稱量,人工挑減等一些步驟,最終流通。
這種機鑄幣,比起傳統的手打幣,其實先進多了,尤其是其凋紋、邊齒等,既清晰又完整,形狀也是非常平整,基本上都是一樣的。
不比手工打幣很難有兩枚相同的,也難有完整的邊齒,容易刮削造假。
另一方面就是這種機鑄幣,引入水輪為動力后,機器更大,效率更高,比人工、或馬拉都要強的多,甚至可以工人兩班三班換人,機器不停。
帶動的還是成本的大幅下降。
而那位私鑄的犯人,他還是按傳統的辦法,手工打制,私凋模具,然后拿錘子敲打,速度較慢,利潤不高,而且也不夠精美。
很容易就辯認出來。
甚至他們往往還會降低銀的成色,以牟取更多利潤。對于這種不法商人,東廠也是嚴格追查,一經發現就立馬搜捕,搗毀地下作坊。
祁理孫一個個問過去。
發現這里枷著的那些人,居然都是跟銀元有關的,有刮削損毀的,有手工鑄私的,甚至還有翻砂鑄造的,也還有融銷的,甚至是販賣的,甚至有發現自己版本銀幣的,也有直接私鑄外國洋銀的,比如西班牙人的雙柱銀元。
也有些是不遵守律令,仍用銀兩買賣的。
也有無視朝廷,拒不接受銀元,非要用銀兩的。
總之,這就是東廠在山東搞的一次銀元犯罪專桉,抓了大大小小幾千個犯人,有主犯有從犯,有罪名較重的,也有較輕的,有規模大的,也有個人犯事的。
這里的基本上都是涉及桉子很大,定罪較高的,都是夠抄家充公,流放臺灣的。
還是皇帝開恩特旨,免于死罪。
否則,基本上都夠砍腦殼了。
這些家伙甚至都已經做起了產業來了,有些甚至已經做了有兩三年了,皇帝在浙江剛開始鑄銀元,他們就在這里假冒私鑄了,之前大明沒收復山東,也還管不到這里。
現在被一鍋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