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只知道現在有了一線生機。
有人想逃,有人想降,誰阻攔他們,非要拉著大家一起死,那誰就是敵人。
所以說,不急,讓子彈再飛一會,濟南城不會一直這么安靜的。
濟南城里還有多少糧食?
又能耗多久呢?
這樣,再給城里射些箭雨,若有擒斬博和托的,不論滿漢軍民,一律賞銀千兩。若有斬虜兵來降的,朕通通有賞,一個滿虜正身旗丁馬甲,賞三十兩,步甲,賞二十兩,余丁披甲賞十兩,包衣奴才賞五兩。
蒙古旗丁準降一等賞賜,八旗漢軍再降一等賞賜。
還有,每隔一天未降,城破后,朕便會在所有戰俘中抽百殺一,百日未降,城破之時,皆殺1
“只要出城來降,就算沒斬殺韃虜,也一樣接納,還給一塊銀元遣散費,若是有攜帶鎧甲武器馬匹等,也各按繳獲標準給賞銀接收,一匹戰馬給銀十兩,一支鳥銃給銀一兩”
山東巡撫黃宗羲聽著皇帝這些話,暗暗心驚,濟南城現在這樣子,本就已經人心不穩,皇帝要是再這樣一激,只怕真就要內訌了。
不管能不能斬將獻城,起碼會大亂,不破城也會人心皆失,難以再戰了。
“濟南城已經是熟透的果子,我們又何必著急呢。”
“黃卿,你是巡撫,如今山東只剩下兩城未復,你有何恢復的計劃?”
黃宗羲很自信的回答,“臣以為朝廷北伐以來,對光復之地的政策都是現成的,已經有了一套極好的恢復之法,只要照法推行便是,無外乎招誘流亡,獎勵墾荒。
把山東的田地都清理出來,先不管有主無主,把荒蕪的地都先種上,官府低息甚至無息貸給耕牛種子,幫助他們復耕。
對于這些新光復、復墾之地,還可以給予免除當年地丁的政策。
此外就是調度糧食過來,在新復地區,放糧賑災,安置百姓,讓大家能夠返鄉,恢復本業。
還可以以工代賑,招募饑民加固河堤,疏浚河道等。
朝廷則要及時派遣官吏,恢復地方官府衙門,地方再編設保甲,建立團練,加強治安巡邏。
御營官軍分兵各處,招安盜匪,圍剿頑抗,多管齊下,只要穩定下來,就能慢慢的恢復。
不過山東也有幾個比較棘手的問題,一是現在濟南和兗州兩座重鎮還沒收復,還有兩三萬敵軍頑抗,這是不安定因素。
另一個則是黃河。
黃河在河南省境內的銅瓦廂集決堤改道后,已經快兩年了,但一直沒有人管,那個缺口一直在,舊河道算是徹底廢了,黃河奪大清河入海,除了這個主流外,還有兩條支流也是奪了河北山東的河流。
黃河究竟是要復舊道,還是就按新道來,可不管是哪樣,都得治河。復舊道,就得堵口合龍,走河道,就得加固新河堤壩,疏浚大清河道,否則現有河道在汛期仍會四處泛濫,危害百姓。
不管哪個方案,修河工程都十分巨大,沒有個年都修不好,而且每年起碼得投入個二三百萬兩銀子甚至更多。
還得動用無數人力等。
另一個問題,如果就用新河道,改道奪清河入渤海,還有個大問題就是漕運的運河就要廢了,沒有了黃河之水,山東的運河就會淤積堵塞,無法維持。
現在朝廷里其實已經有兩派在爭了,一派是復黃河故道派,大都是河南山東河北出身的官員,改道后這三省受災嚴重,而且失去運河后,也會嚴重影響運河帶經濟,比如說濟寧、臨清這些地方,那可都是因漕運而興,濟南也是受漕運影響很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