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有三元宮,分別供奉碧霞元君和天、地、水三神。祠旁舊有清泉,
澄澈甘美。
華不注山是平地孤山。
山上廟宇道宮,
有殿有廡,有亭有臺,脊連檐牽。墻垣相圍,院內古柏參天,虬盤鱗結,郁郁森森,四季鳥鳴。宇側、巖壁、林間,碑碣林立。
朱以海便以此做為自己的駐蹕行營,住在山上登高遠眺有良好視野,山下還有靈泉甜水。
“不必擔憂韃子援兵。”
朱以海根本不懼北京的援兵,韃子飽受糧餉之固,出動不了多少兵馬,如果輕騎前來,但又得提防北京老巢。
畢竟現在的明軍打的可不是傳統的戰法,朱以海可是完全掌握了制海權,在遼西的覺華島有天雄鎮一鎮精銳,在遼南旅順也還有幾鎮水陸人馬。而在皇帝的大本營登萊,也還有部隊。
更別說在大行山上,都還有土國寶楊國海張鼎的部隊,那可是就近在保定眼皮底下,韃子如果敢傾城而出,那明軍就可以幾路人馬齊攻京津,來個回首掏。
所以朱以海早就推算好了,清軍就算南下,也不會超過之前岳樂攻大同時的兵力,也就是頂多三四萬人,大約就是這個數。
而朱以海現在濟南北面,已經拿下了德州、大名,臨清。
德州、臨清都是運河上的重鎮,也是南下必經之地,大名更是河北南面的中心。
這三城控制在明軍手上,岳樂就算是打下大同的宗室名將,可也不可能輕易突破這道防線。
要知道朱以海現在派了大明第二鎮勇衛鎮駐防德州,還分了一支人馬協助丁啟光、許安國等守臨津。
這可是剛剛加強過的,一鎮頂過去兩鎮,配備了炮、騎各三營,神機鎮的十二磅野炮都給他們配了九門。
前有張全、孟憲攔截,后面還有土國寶、李成棟在后方打游擊,又有盧象觀在遼西覺華島威脅著側后。
朱以海根本不懼岳樂南下,甚至還巴不得他能夠多帶些清軍主力南下。
帶的兵越多,消耗越多,他們不能突破封鎖抵達濟南城下,那就會被拖累死在荒野。
這就好比從天啟到崇禎朝,在關外打了十幾二十年的爛仗,倒不是說就沒有一個有軍事頭腦的,其實很多仗決策部署上都還是很高明的,只是根本難以執行,也不是將不行兵不行,實是糧餉輜重等支持不了。
不管是寧遠之戰,還是松錦之戰,基本上都是這樣。
特別是崇禎朝,一次次用兵,一次次敗,一次次消耗,更加劇了敗亡。大部份是被拖累死的,而不是直接被打敗的。
相比起清軍援兵,朱以海還更關注山東這邊的情況。
不少官員催促快點打濟南,但朱以海根本不想強攻,就跟徐州一樣,現在不就不費一兵一卒就收復了徐州嗎?
“北城放開包圍,可韃子卻沒有出城的意思,看來是想頑抗到底。”
“不怕。”朱以海擺手,“濟南現在是座孤城,城中有八旗也有綠營,有滿人也有漢人,如果我們攻的急,那么他們就顧不上其它,會拼命防守。可如果我們現在不攻,還打開包圍,讓他們走,也承諾投降的會赦免,那就必然逼著他們離開,甚至是逼著他們分裂、內訌。
博和托也算是個人物,知道圍三闕一是個陷阱,可其它人不會都跟他一樣想法。
他們只知道現在有了一線生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