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然,只要茶葉成功運到下一站,比如巴達維亞,扣除海船運費,他們還能翻倍的賺。
不過相比起那些印度的英國佬來說,這不算什么。
據說現在茶葉在英國,那是頂級上流階層的鐘愛,一般人根本喝不起,跟香料一樣昂貴。
而英國人對茶葉的關稅更是喪心病狂,在大明二十六兩一擔出口的茶葉,在倫敦他們敢一擔征五十二兩關稅,加征百分之二百的稅了。
當然,從大明到倫敦,中間要經過好幾個中間商,荷蘭人是其中最有名的二道販子。
而以前,荷蘭人還得從鄭氏手里采買。
所以一擔武夷紅茶,過去從武夷山產地到鄭氏手里,再到荷蘭人手里,再到英國人手里,再到倫敦貴族手里,得經歷十幾二十道轉手,價格自然也高。
二十六兩一擔的紅茶,到了倫敦可能就已經賣五十多兩一擔了,而英國人還要征五十多的稅,實際就是按百分百收關稅的。
陳魏如以前聽說這事后,很羨慕,但大明海商們最多也就到馬六甲、萬丹、巴達維亞這些地方,連錫蘭、果阿都很少去。
主要的利潤還是在福建鄭氏、荷蘭東印度公司、英國東印度公司手里,他們也就是賺點小錢。
三百兩本錢的茶葉,只要平安,到了巴達維亞,也能賺上幾百兩,甚至上千兩銀子,雖然出海一趟不容易,但收益確實不錯。
這次陳魏如回國還發現了一個商機,就是販米、棉花回國,利潤也不小,這樣一來一往,一年可以來回一趟,雖然辛苦但收益不錯。
船隊緩緩駛離港口。
出發前魏安帶著大家拜了龍王,拜了媽祖,離港后確實一帆風順,從廣州港出發,沿海岸而行,很快便抵達雷州半島,過瓊州海峽,一天抵達白龍尾島。
魏安特意下令,艦隊停泊白龍尾。
他帶水師乘艇登上白龍尾,召見了島上漁民等,在島上樹起碑石,確立大明國土碑文,明確主權。
還給島上的漁民選派村長,授了大明日月旗幟。
然后繼續南下,幾日后至安南白藤江海口,特意召見了當地安南百姓,魏安還在江口樹立起大明安南都統使司的石碑,把當年安南上請請求歸附,大明特設都統使司一事勒石銘記。
之后繼續沿岸南下,抵占城,再經七日夜抵暹羅。
經馬來半島,還在南沙萬里石塘諸島立碑銘文,宣示主權。
繼續南下到達漲海,魏安登上漲海崎頭(納土納群島),極大崎頭(納土納島),祭祀、立碑,升旗,召見土人,授官賜物,宣示主權。
并留下一隊人在此建立商館,長期駐守經營。
在那里休整了三日,揚帆繼續南下,直抵巽它海峽的巴達維亞港。
------題外話------
感謝悼武華夏的打賞,謝謝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