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讓他很驚訝。
然后又以為這賣糧錢一時半會拿不到。
結果糧一秤量完,那邊就開了條子,然后張書吏帶著他到另一個書吏那,憑條子領錢。
麥子收購價是一兩三錢一石,小米一兩二錢一石,黑豆、高粱、玉米都是七錢一石。
他賣了五石三斗半麥子。
“總共是六兩九錢五分五厘銀元,給你六塊龍銀,剩下的給你銀角、銅元、制錢,你仔細清點一下,確認無誤,就在這里簽字畫押。”
老漢有些不敢相信的看著那堆錢。
六塊銀燦燦的龍銀,一枚五角銀幣,還有四枚一角的,然后五枚當十銅元,再加五個紹天通寶。
連那五厘都沒抹他的零,也如數給了。
看著這堆錢,老漢手顫抖著點了好幾遍,最后連連點頭,“沒錯,一點沒錯。”
他最后激動的在本子上按下了自己的紅手印。
拿著錢還感覺做夢一樣。
什么時候,朝廷居然這般好了?
征糧不浮收,不淋尖踢斛,甚至賣糧還不找理由克扣,價格還這么好?
“紹天皇帝,真是圣皇大帝啊。”
張二牛激動的直接跪在地上,朝著登州方向磕起頭來。
不少也剛繳了皇糧賣了余糧的百姓,也驚訝欣喜著,都不由自主的跟著跪謝。
鄉長看著越跪越多的百姓,也不由的很是感慨,他心里對紹天天子其實是恐懼多于擁護的,但是看到這場面,也不得不承認,那位天子確實不一般。
只是不知道這種仁政,能維持多久呢?
如今這些手腳干凈的胥吏們,又能老實多久?
畢竟明太祖朱八八最痛恨貪官污吏,貪污一點點被發現,都會被剝皮實草,但也沒能阻止貪官不斷。
不過他轉念一想,自己這個鄉長,還有那位糧站站長,加上旁邊的幾個保長,甚至那些保甲鄉勇,這些人以往在大明朝廷都是沒地位,但是現在紹天天子,居然還給他們發一份俸銀,不是一月一兩那種工食銀,是還不錯的一份俸銀。
連鄉勇、保丁都還有份當差補貼。
“叔,我感覺這天下真的不一樣了。”鄉長的書吏侄子還很年輕,雖然在縣衙做了幾年吏,也染上了許多陋習,可畢竟年輕,此時看到這些場面,加上近段時間來的所見,感觸極深,心底有東西在翻滾激蕩。
“也許吧。”一把年紀的鄉長倒并沒有那么輕易的改變看法。
“叔,我不想在衙門做胥吏了,我打算去投軍,我要去報考軍校,我要去登州。”
鄉長想勸說侄兒打消這念頭,可最后卻沒說出口,張了張嘴,最后出口的卻是,“你要是想好了,就去闖闖吧。”
------題外話------
感謝年華似水情誼存的打賞,感謝明月不周的打賞,謝謝支持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