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算是皇帝的最后一點仁慈了。
對孫之獬這種人,怎么處置都不為過,但那些小小年紀的孩子不免讓人可憐,最終也算網開一面,希望他們在臺灣能夠自食其力吧。
溫虎的密折內容挺長的,也沒什么格式,還盡是些白話,想到哪寫到哪,一會淄川現在天氣好,一會玉米剛豐收,一會又是這邊的煤礦瓷窯搞的挺好。
然后淄川縣城挺漂亮。
東拉西扯的,還說給皇帝送了幾樣淄川當地特產。
最后又說因為謝遷殺孫賊手段厲害,大大震懾了淄川的那些士紳,現在他們主動向新來縣令顧咸受清繳欠稅,退還侵占田地,補辦礦產許可證等等。
甚至連當地的縣吏等也都是積極主動的填補虧空。
短短時間,清退出無數占田,主動申報了許多隱瞞的墾荒地等,又補繳了許多欠稅虧空,大都已經折成金銀并入庫了。
顧咸受向縣里宣布了皇帝仁政,過去的欠繳虧空都免除,今年免征地丁銀等,但是士紳們說是要助餉犒軍,向陛下進獻,溫虎說他打聽到這些都是顧咸受他們教鄉紳們說的,為的就是方便把那些錢糧收入庫中。
現在顧咸受已經派了一隊鄉勇,押著錢糧往青州府上繳。
不過據他所知,顧咸受他們這些新來的地方官員,比較規矩,沒趁機亂貪錢,所有這些錢糧,也確實是那些士紳們主動上繳的,都是助餉、進獻。
看著這些密奏,朱以海端起茶杯細細品嘗。
顧咸受他們這樣做,確實是有搞政績的意思,但那些鄉紳是被謝遷嚇怕了,不是顧咸受威逼他們,也不是強行征派。
繳上來的這些銀糧,確實也都是那些士紳豪強以前借勢欠繳或侵占的,現在愿意補繳,倒也沒什么不對。
朱以海確實頒旨,對江北地區以往欠繳虧空這些,都下旨全免除了,畢竟如今這些地方的樣子,就是追繳也不易,況且為安穩計,倒不如干脆免了,省的這筆爛賬也算不清楚,反正現在也不那么缺錢糧了,這樣還能安撫人心。
畢竟江北如今是對虜前線。
有這政策,以后韃子控制區的士紳豪強們,估計也不會再跟韃子一條心,會暗里擁護大明,甚至接應、歸附等。
一杯茶喝完。
朱以海也有了計較,決定既然淄川這些人主動補繳、清退,那就接受好了。
不過對這些地方士紳豪強,該安撫還是得安撫一下的。
他提筆書寫。
對這些籌集錢糧助餉進獻的淄川士紳,敕建牌坊予以表彰,并賜他們一個送兒子入國子監讀書資格。
一座牌坊,加上監生資格,看似好像不起眼,但朱以海很清楚,其實這些東西還是非常有份量的。
畢竟面對的也不過是一個縣城里的鄉紳而已。
另外還可以按捐官的例,達到相應捐納額的也可以授他們相應散階,如捐了五百兩,可授一個從九品散階,五千兩,可授一個正七品散階,若是誰捐到了五萬兩,那給他個正五品的散官,賞賜銀緋好了。
對顧咸受等淄川地方官員的做法,朱以海也沒怪罪,不管怎么樣,結果還是很不錯的,一下子追繳到十年欠繳,還清退出這么多錢糧,甚至把淄川的這些礦場、作坊、商鋪,也一下子都登辦證,規范起來,為以后征稅等提供便利。
功勞還是有的,所以也給他們表彰,記入考核。
起身,來到一邊的地圖前,看著山東地圖。
朱以海沉思著。
明軍已經對山東發起了攻勢,之前這一年多來,明軍在山東一直都是小打小鬧,牽制襲擾為主,讓徐州、濟南的韃子難受不已。
想大戰決戰,明軍不給他機會,他集結兵馬,就騷擾他補給線,甚至威脅他后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