雁翎戰(zhàn)箭,百支五兩。
弓需要魚膠牛筋牛角等材料復合制成,尤其是需要熟練工匠,耗費極多,生產效率低下。箭又需要各種翎羽,也是來之不易且造的慢。
使用弓箭最大的問題,還在于弓箭手的培養(yǎng)。
弓箭手需要的士兵身體素質極強,得是非常健壯的才行,還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達到很好的箭術,戰(zhàn)斗時拉弓射箭也極耗費力氣。
相比起來,火槍手對士兵素質要求不高,訓練時間也不用很長,特別是火槍、火藥、鉛彈都不貴。滑膛銃管,只要是精良品,能打上幾百甚至上千發(fā),更換銃管又可以繼續(xù)使用。
火藥、鉛彈的生產效率更不是傳統(tǒng)弓箭能比的。
士兵自己都能加工鉛彈。
弓箭雖有其不少優(yōu)勢,但只要火槍兵數量提升,論戰(zhàn)斗力弓箭手反而不如火槍兵。火槍兵是可以迅速增加的,但弓箭手難。
弩雖然對士兵的要求沒有弓箭手高,但弩也卡在制造成本,以及生產效率上。
鳥銃兵,其實跟長矛兵一樣,是可以迅速暴兵的。
學員們都承認,未來應當是火器的時代,鳥銃兵會大量增加,一個步兵營,也許以后可能七八成都是火槍兵。
弓兵們最佳射程是三十弓左右,而鳥銃卻能達到四十弓(六十米左右),弓箭手受各種限制,無法大量增加,但火銃手卻沒這么多限制。
一支羽箭制造困難成本高,雖能回收,但回收率很低,箭極易損壞,火銃鉛藥雖然都是一次性消耗品,但用硫磺硝石炭等加工而成的火藥,可比用各種羽翎加工的箭,更易獲取。
一個不大的作坊,一年能夠生產上百萬斤的火藥,而一個箭坊,得需要大量熟練工匠,一年也造不出多少羽箭。
“諸位,你們現在看到的燧發(fā)火銃,雖然確實還不夠精良,成本也偏高,但這是未來,皇家兵器局已經專門成立了一家燧發(fā)銃研究所,會對目前的這些缺點進行改良,朕相信,不出十年,到時燧發(fā)火銃,一定能夠全面超越火繩鳥槍,不僅是性能,而且還包括成本等。”
“今天這課就上到這里,諸位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梁,朕很高興能夠給你們上課,朕給你們準備了一份禮品,每位學員一支千里鏡加一對燧發(fā)手銃,一支精鋼短劍,希望將來能夠助你們在戰(zhàn)場上如虎添翼。”
單筒的千里鏡,是由少府監(jiān)名下的寧波千里鏡兵工廠所生產的,這可是好東西啊,以前都是高價從西洋人手里購買,而如今少府監(jiān)下有自己的望遠鏡研究所,還有自己的寧波千里鏡廠,生產出的千里鏡效果好,價格也不算高。
不過這東西也不是誰都能買的。
更別說皇帝親自賞賜的,就更珍貴了。
下課后,朱以海也在將領們陪同下,在講武堂校區(qū)轉了轉,還接見了高級軍官培訓班里的學員們。
里面全是三品以上的高級武官,諸如先前四川文安之趕回朝的曾英、王祥等一群川軍提督、總兵、副將、參將等,也有廣西召回的焦璉,還有江西福建等的許多軍官。
這些人都是以前級別高,但多數都不是皇帝嫡系,有原地方明軍將領,也有土塞首領,還有降清后又反正的,反正出身經歷都挺復雜的。
對這些人,朱以海也是比較克制的。
諸如曾英、王祥,在重慶搞嘩變,本來早就該砍了,但為了大局,文安之把他們送來后,朱以海一個沒殺。
親自召見后,數了他們的罪責,但也提到他們守川安定地方是有功勞貢獻的,所以最后就給他們一次機會,做出的都是奪職降階罰俸罷爵等處置,最后安排到講武堂進修,天天上課學習。
講武堂高級將官班都開了好幾個班了,從各地弄來了二三百個高級將官,有些以前實打實的將領,也有些不過是趁亂而起,但朱以海不管這些,管你之前是一方草頭王,還是一地軍閥,也不管之前自稱提督,還是朝廷曾授過總兵,現在既然被迫進了京,那就得老實改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