甚至在后黎朝外,還有一個莫氏一直割據西北的高平等地。
而后黎朝也并不安穩,后黎朝能復國,本就是全靠阮氏,后黎朝后來能擊敗莫氏,重登升龍府,又全靠大將鄭松。
鄭松自任都元帥總國政尚父平安王,掌握軍政大權,且地位世襲,故人稱鄭主,而黎皇只負責臨朝聽政及接見使節,所以黎氏為皇,鄭氏執政。
有幾分倭國天皇和幕府大將軍的味道。
而南部則全由阮氏家族控制,當年阮淦有擁立復辟之功。后來阮淦去世后,其子阮潢見鄭檢猜忌自己,便自請出鎮順化,順化是阮淦父子多年經營的大本營,深得人心。
阮潢回到順化后,協助鄭松掃蕩莫氏勢力,但仍被鄭松猜忌,適值朝中官員紛紛征討奪權的鄭松,阮潢詐稱協助討賊,乘機返回順化,卻派兵把守廣南,控制南方,然后把女兒嫁給鄭松兒子,等鄭松反應過來,阮鄭對峙局面已經形成。
此后雙方經歷數次大戰,可誰也奈何不了誰。
于是鄭氏在北方,挾持天子把持朝政,人稱鄭氏,而阮氏割據南方,人稱阮主。
加上割據西北的莫氏,小小的安南國,卻也是水淺王八多。
不過雖然南北對峙,相互大戰,可鄭阮卻也全力發展,安南反而是難得的強盛時期,南方的阮氏效仿西方,設大炮鑄造廠,建立水師,打造火器部隊,軍隊戰斗力很強,他們往南滅掉了占城國,又奪取了高綿人的湄公河三角洲。
而在北方,其實還有一方割據勢力。
便是宣光武氏。
在莫登庸篡位后,身為后黎朝舊臣的武文淵,以登庸之亂,出據宣光,擁兵萬人,還向大明求援借兵。
武氏的行動,得到后黎朝的認可。
在后黎朝還偏安南方清化期間,特加封武氏當時的首領武文密,以他率兵從義,累有功勞有名,讓他鎮守宣光地區,許以世守傳襲,封號為宣光安北營嘉國公武文密。
安南人后來也稱之為宣光朝或隆平朝。
后黎朝滅莫氏,武氏幾代都多有功勞,滅莫氏不久,武德恭率本部三千,赴京朝見,歸順朝廷。
掌權的鄭松也晉升武德恭為北軍都督府右都督太保和郡公,號為安北營,后得到鄭松同意,回到大同繼續鎮守。
但武德恭卻僭越稱王,自稱隆平王,公然反黎。
雖然武氏反黎,還勾結莫氏,僭越稱王,但南方還有一個阮氏割據,是為心腹大敵,所以后黎對于武氏一直是一忍再忍,雖也曾出兵討伐,但只要他們求饒稱罪,便仍許他們繼續鎮守宣光。
武德恭死后,其子武公悳繼位,后黎朝授少傅宗郡公。
“武氏也派人來了?”
“嗯,安南宣光鎮的武氏也派人來朝貢,他們想得到朝廷的冊封。”
朱以海聽了也不由的呵呵冷笑兩聲。
安南如今的情況確實是比較有意思的,這后黎朝的皇帝,就是個工具人,被那些權臣們爭來搶去,都想挾天子以令諸侯。
而如莫氏當年篡位奪朝,后來雖兵敗,但他們割據高平一帶,緊鄰大明的鎮南關,向大明稱臣納貢,大明也有意留著他們,以牽制安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