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擺在最前排的是旋炮(佛朗機)、射石炮等。
甚至還有許多城墻槍,就是比一般抬槍還要更大的小槍炮,約四五十斤一把,槍管更長,置于旋轉支架上面,裝備在城墻上,他最大優勢就是阻擊,尤其是射殺敵軍指揮官和通信兵、炮手等。
這種槍射速快、射角寬廣,精度較高,耗藥量還遠低于常規火炮,也不需要占用多少人操作。
射程遠,還能擊穿厚甲,哪怕穿上再厚的鎧甲,在這些城墻槍炮面前,也是不堪一擊,一發就入魂。
在霜風中,韃子一千二百騎兵的突襲,很快就被打的崩潰。
當他們試圖調頭逃跑時,騎兵營適時的殺了出來,騎兵們一樣裝備著火槍,配著馬刀,在后面痛打落水狗。
最后一千二百人,拼命的往岸上逃,十八里海冰,留下無數尸體,最后只有百余人逃回岸上。
這一戰,可以說把韃子打了個暈頭轉向。
寧遠城里坐鎮的韃子憤怒萬分,不肯接受這樣的失敗。
他不偷襲了,直接調集了上萬人馬強攻。
步騎協同,還制造了大冰船,拖著火炮在后面。
這次小心翼翼的來到島前,盾車頂在前面,把火炮架在木頭的炮臺上,又調來火槍手弓箭手等,步步壓進。
準備硬攻。
可韃子剛吹響進攻號角,結果明軍的火炮又搶先發威。
這次長炮專門盯著清軍的火炮陣地去,率先發威的就是十八磅長炮,射程更遠更精準,安全性能更高,其破壞力足以在有效射程內摧毀敵軍所設置的土壘、木柵等。
韃子根本還沒意識到覺華島上明軍火炮之強,他們大意的把火炮直接推進到他們的攻擊射程內,卻不知道這讓他們的火炮完全暴露在明軍長炮射程內,甚至這個距離還是他們較強力的范圍。
韃子只是在冰上鋪了木排,做為炮臺,外面簡單的圍了一圈冰袋墻,就準備加入戰斗。
結果明軍數十門長炮發威,第一輪轟擊中,韃子的一門紅衣大炮的冰墻就被轟中。
然后明軍炮手調整參數,又是數發炮彈準確的落入了冰圍內的大炮,這門同是十八磅左右火炮,但性能要遠落后明軍舟山長炮廠的火炮。
這款同是十八磅的長炮,也是主力炮之一,城防、野戰,甚至水師船上,都普遍使用,性能高,質量好,還有個響當當的封號。
克虜伯天雄將軍炮。
不僅封將軍,還封為伯爵,爵號克虜。
而它也確實不付眾望,一門接一門的韃子紅衣大炮被克虜伯點名。
每一門韃子重炮,都面臨著十門以上的明軍火炮的轟擊,其中還有好幾門精度極高的克虜伯。
韃子沒想到明軍的炮這么猛,他們的火炮陣地非常簡陋,就是冰上架木排,周邊圍一圈冰墻。
還很靠前,完全在克虜伯的優勢射程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