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路上辛苦了!”
李赤心親自到碼頭迎接,高一功御賜名高必正,如今加官晉爵至安國公,忠義鎮提督,掛龍襄將軍印,加兵部右侍郎。
他之前一直跟李赤心合掌忠貞營,之前李自敬、田見秀等降清,使的忠義鎮崩了,后來原忠義鎮里的劉體純、赫搖旗、袁宗第幾將仍忠心耿耿,在勛陽王光恩叛亂后,皇帝又下旨恢復忠義鎮,特調高必正任提督。
地盤就劃在荊江以北,漢水以南,的勛、荊兩府內。
在打夷陵之前,高必正還發起了一次興安會戰,忠義鎮的幾路人馬,與勛陽王光恩戰于興安,李赤心也率忠貞各部趕往增援,聯合賀珍、孫守法等一通大戰,最后不僅擊退了王光恩,還把來援的馬科、白廣恩擊退。
于是賀珍等也算徹底在漢中東部立穩腳跟,而朝廷也隨之設立了興安府,西起石泉縣茶鎮,東至平利,南抵大巴山。
雖然說順營跟賀珍、孫守法這些人有舊怨,賀珍本是明將,后來形勢所迫降過順軍,但最后卻背刀捅刀子,降清阻擊李赤心他們。而孫守法這人更奇特,他也是明武將出身。
早年在洪承疇麾下做守備,參與擒殺了不沾泥,后來做到參將打張獻忠,崇禎末時是陜西副總兵,李自成攻占全陜,許多明將都降了,就他不降,躲進秦嶺終南山里打游擊也不降。
先前隨王光恩叛亂降清的苗時化,原先就是孫守法部將,他在山里招兵買馬反抗李自成,還不忘記派苗時化帶兵去勛陽增援。
李自成敗后,孫守法仍在終南山率部號召反清,是個相當了得的人物。
不過李赤心和高必正還是發兵救援興安,不計前嫌,畢竟現在都是大明臣子。
這一戰打的不錯,豪格、吳三桂主力在西邊跟張獻忠對決,沒精力過多旁顧,只派了馬科、白廣恩兩漢奸帶兵前來增援王光恩。
結果明軍忠貞、忠義兩鎮不計前嫌全力來援,而王光恩的親弟弟王光泰更是把兄長派來聯絡的弟弟王昌都策反了,向高斗樞獻了個將計就計之策。
王光恩還真以為兄弟在興安做內應呢,結果被騙的中了埋伏,殺的大敗。
高必正他們還繞后斷他的糧路,打的王光恩差點連家都沒回,勉強才敗回勛陽,守住了這座要鎮。
但此戰后,鄖陽府漢江南岸,盡皆失守。
戰后,高斗樞、賀珍、孫守法、王光泰、王斌、陳蛟諸將,朝廷降旨駐防興安府,賜恢復忠開鎮。
而高必正他們則占據鄖陽府漢水以南地區,事后,高必正他們把巴東以北的部份荊州府內的原地盤,全交給了李赤心。
于是有了現在的格局,高斗樞他們的忠開駐興安府,高必正他們的忠義駐鄖陽府,而忠貞李赤心駐夷陵府。
其余順營諸將分駐施州等邊地。
忠貞十三家,李赤心一家就占一府,戰兵八千,實力最強。
御營朱勝利駐岳陽、常德,督師朱大典駐長沙、寶慶,總督堵胤錫駐衡州,并轄郴州、永州。
本來李赤心的忠貞鎮,上次已經規定只有五千兵額,但現在他一人就有八千戰兵,其余十二家,加起來有好幾萬。
“老虎啊,最近我聽到些風聲,有些坐不住啊。”高必正見到李赤心,也是直接就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