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者送上一封信。
張獻忠讓丞相女婿汪兆麟念給他聽。
文安之說為了打韃子,所以當團結對外,知道西營缺糧,雖然川軍也缺糧,但還是愿意擠一些給西軍。
甚至提出,為西軍代買糧食。
代買?
腦袋轉的很快的張獻忠幾個馬上聽出意思,難不成文安之居然愿意賣糧給西軍?
這世上還有這種事情,大明官軍賣糧給他張獻忠?
所謂代買,不就是直接賣給他們嗎?
文安之這是想趁機貪污?
但他的名聲,不至于此啊。
難不成真是拿朝廷的糧賣給他張獻忠?
可文安之派人使者來,還親自寫了信,甚至上面還詳細的羅列了代買糧價的報價。
“麥子十三兩一石,老米十二兩一石,小米十一兩一石,高粱六兩一石,黑豆七兩一石,玉米七兩一石”
看到這價格,張獻忠還以為是手抖寫錯了,應當是麥子一兩三一石才對。
“大王,如今連魚米之鄉的太湖周邊,剛秋收后都不敢說一兩二一石米啊,何況咱們這里,現在有銀子都買不到糧,這些糧,還是朝廷從江南、嶺南等各地調集,用船運送入川,沿途還要突破湖廣清軍攔截,再運到這里來,幾千里路途,何其辛苦,好多地方都是背纖拉船,甚至用騾馬背運,肩挑背扛的翻山越嶺來的。
我們也缺糧,但文經略還是愿意咬牙擠出一些來供給西營將士們,若是你們不愿意,那沒了沒關系的?!?/p>
張獻忠氣的xiong膛都要炸了。
可是細想想,亂世不就這樣嗎?
當年他們在陜西活不下去造反時,那個時候斗小米八錢銀子,一石小米要八兩。而當初后金在關外嚴重饑荒的時候,甚至一斗米八兩銀,一石就是八十兩銀子,更加夸張。
而圍城的時候,往往有錢都沒用了,斗金易斗米,同等重量的黃金才能換到同等重量的米,這種時候,任何一點糧食都是活命的希望。
現在文安之向他賣糧,這價格基本上就是在現在江南糧價上翻十倍。
哪怕是四川剛經大亂,糧價也頂多是江南兩到三倍,但文安之要他十倍。
“文經略這是記的本王手里頭還有些金銀財貨么?”張獻忠壓制著心頭怒火,“金銀財貨不過都是身外之物,不能吃也不能喝,如果能跟經略換些糧,本王倒是求之不得,只是不知道能有多少糧換?”
“順慶鳳凰山,隨時可交割十萬石糧!”使者道。
張獻忠袖中拳頭緊握,十萬石糧,這起碼得付一百萬兩銀子了,這銀子他拿出來,多年劫掠積攢,包括之前奪重慶毀成都等搜刮所得。但一百萬兩銀買十萬石糧,這買賣還真是聞所未聞。
他三十萬人,買來這十萬石糧,能夠每三人分得一石糧,要是按現在這種節省法,三人一天一升糧,能吃一百天。
當然,正常三人一天一升太少,如果正常供應,三個人一天,起碼得五六升糧,這樣的話,也就是能供應二十天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