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父皇,要不跟文安之的使者談談?”
張獻忠沉默。
文安之不僅一次派人找西軍了,一次又一次。
最近一次,文安之提出,讓陽平關的西軍退到龍安府平武縣去休整,把保寧府交給明軍來守清軍,甚至已經在漢中的張定國、張可望兄弟倆,由明軍負責接應回大巴山休整,將他們安置到南江的大壩。
當然,文安之也不是沒有條件的。
條件還很多。
主要的幾條,一是張獻忠要去帝號,奉紹天為正朔,對內也不可以再自稱西皇了。
其次,西軍要進行整編,張獻忠裹脅的那些百姓,都要交給明軍安置。
張獻忠仍做他的云南王,文安之將給西軍整編為四鎮,也就各五千,總共兩萬人,外加輔兵八千。
就這么多。
其余的要裁撤遣散,交由明軍負責安置。
文安之還承諾,等西軍整編完后,還可以把整個龍安府一直交給他們鎮守,稅賦也給他們養兵。等他們休整好了,愿意南下云南時,再移鎮云南。
在龍安期間,明軍還給他們借糧呢。
條件不能說不好,但張獻忠不信。
這世上落井下石的人多,雪中送炭的有幾個?能錦上添花都已經不錯了,你還想他雪中送炭?
若是自己是文安之,現在都沒動手,不過是怕西軍做困獸之爭,造成傷亡。而且清軍還在,所以讓他們西軍頂在前面,替他們擋著清軍呢。
若沒清軍,他們早被明軍進攻了。
“把文安之的使者叫來,聽聽他這次又有什么條件!”
文安之的使者被叫進來。
“文經略又有什么新提議?”
“回大王,我家經略相公說現在形勢已經越來越危急了,還望大王能夠早下決斷。我軍已經偵知,定軍山形勢十分危急,隨時有覆沒之憂。”
張獻忠不吭聲。
“我家經略說,若大王要派兵借道米倉山,盡管說,我們必全力配合。還有,若是大王缺糧,我家經略也愿意先借助一些,都是為了打韃子!”
張獻忠猛的睜大眼睛。
“此話當真?”
“當真。”
使者送上一封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