些些零工,從只包吃,到一天十文二十文,再到五十文七十文不等,有手藝的一天一二百錢也很尋常。
所以打短工的,一月最少的二三百文,最多的能有一兩多。
那些包年長工,包吃住外最低還有三兩銀子,但高的已經有十兩了。
劉宗周說一個長工一年三兩銀子,那是包了吃住后,甚至是以前的水平,現在還拿三兩的,一般是北方來的難民。
戰兵一月餉四五兩,若放在以前,那確實高。
但現在物價起碼是萬歷年間的兩三倍,以前五兩銀子能買十石米,現在十兩銀子在南方也只能買到三石多點米。
所以實際上現在餉銀跟原來差不多購買力。
士兵雖然在軍中包吃包住,但也還得養家糊口,就那幾石米,養上幾口人也勉強溫飽而已,這還是拿命拼回來的。
“劉總憲!
“將士們為國征戰,拋頭顱灑熱血,這錢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掙來的?!?/p>
“為眾人抱薪者,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,為眾人開路者,不可使其困于荊棘!
將士們是國之衛士,不是簡單的雇傭的長工,這不是簡單的混口飯吃,而是為國犧牲奮戰的勇士,對于他們,我們必須拿出所能拿出的最高禮遇!”
“一個戰兵的餉銀高于長工佃戶,這難道不是很正常嗎?”
“一個戰兵,也不過跟匠人收入差不多,高了嗎?”
“朕覺得一點都不多,甚至若不是朝廷財政不足,還要再提高他們的餉錢,對于他們,必須時刻懷有崇高敬意,朝廷也必須時刻優先保障他們!”
“大明早些年衛所軍人的落魄狼狽,大家難道就忘記了嗎?
他們是國之長城,當他們困餓了,倒下了,這長城也就倒塌了,異族的兇蠻敵人也就殺進來了!”
“如果我們連基本的保障都給不了,如果我們不能讓他們后顧無憂,又怎么讓他們為朝廷付出犧牲?”
“宗室的俸祿朕砍了,
宮廷的開支朕削了,
但將士們的俸祿,
朕不可能削減半分!”
“輔營也不會裁撤,這些不是民夫,而是輔兵,一樣是兵,是保障戰兵們安心作戰的。輔兵的待遇也不會削,因為他們一樣是拿命在拼!”
“朕今天就跟大家說明白,不僅不會削減將士軍餉,朕還要再增加他們的福利!”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