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知道陛下需要什么?”
朱以海要什么?
朱以海當然也是有需要的,呂宋西班牙商人最拿的出手的也就是白銀了,白銀對大明其實非常重要,經過二百多年,大明如今已經是銀本位了。
雖然有人曾說過,大明其實就是亡于白銀。
明后期,白銀輸入量銳減,戰亂頻繁等都導致銀荒,加劇了財政危機。
不過現在的情況,也不可能說廢了白銀本幣地位,朱以海也只能通過其它手段來改善,但沒法一下子就更替。
而且戰亂的時候,白銀天然貨幣帶來的信用也還是很重要的,胡亂搞紙幣等,是要出問題的。
他現在也只能是把銀子摻銅等加工為銀元,稍提高點鑄幣利潤,加強下貨幣統一。發行的銀票,其實就是兌換券,并不是紙幣,是見票即兌沒有超發的。
鑄幣利潤還行,但需要手里掌握足夠多的銀錠。
貿易是很好的銀料來源,包括銅料也是如此,銅幣鑄造其實利潤更大,尤其是朱以海現在搞的銅元,但銅鑄幣利雖高,但規模受限。
銀子朱以海是需要的,但不是最需要的。
眼下是戰爭期間,僅僅是白銀,并不能買到所有想要的東西。
所以他心里早有一個清單。
他希望跟西班牙人交易是更深層次的,以銀子為交易單位。
但不僅僅是賣絲綢瓷器這么簡單。
朱以海可以向呂宋出口價優質好的生絲、絲綢、瓷器、茶葉等,然后向呂宋再訂購風帆戰艦、武裝商船、火炮火銃火藥鉛彈等,甚至是向他們雇傭一些專門的炮手、火槍手、船員等傭兵水手。
甚至是買優質的造船木材,造炮的銅鐵,制火藥的硫磺硝酸石鉛等。
這個要求,對呂宋總督使者來說簡直是喜出望外,以往他們采買華人的中國商貨,基本上是單純的逆差,華商并不太需要他們的東西,他們只能用銀子交換。
所以一船絲綢香料等運去美洲,回來的船上就要運上大半船的銀子等。
如今大明居然主動提出要加強貿易,向他們訂購船、炮等,這對于呂宋來說,自然是有極大吸引力的,與美洲的貿易航線利潤雖高,但對于呂宋本地的發展來說,也是有限的,如果明朝能夠從呂宋大量訂購船、炮等,無疑能夠加強呂宋本土發展,對于呂宋總督等殖民地官員來說,當然是極有吸引力的。
不過朱以海的要求并不是這么簡單的。
他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。
就是大明訂購的船、炮等都很多,所以他希望有一個全新的合作模式,就是在呂宋合資新建船廠、炮廠等,大明皇帝也要投錢入股,然后大明這邊還要送學徒等過去學習。
另外,相應的配件、維修等,則要在廣東福建沿海組建新廠,由馬尼拉那邊派工匠師傅和管理者過來,一起管理經營。
“這?”使者有些不解。
“朕的訂單比較多,而呂宋那邊技術是可以的,就是工人等相對較少,朕也擔心你們接不下這些訂單,所以想著合作共贏,做大做強嘛。”
核心的生產暫時放在馬尼拉,但是配件等放在大明,充分發揮各自優勢。
朱以海還可以提供大量學徒、工人過去呂宋,加強生產能力。
使者聽出些東西來,有些猶豫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