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命如草芥,如風吹蠟燭一樣的倒下。
最可憐的是如那個小女孩一樣的孤兒,父母兄姐等全死了,最后成了一個可憐的孤兒。
谷欇
巡撫衙門不得不額外抽調物資糧食,組建專門的孤兒營,把這些孤兒們集中收留撫養,然后優先將他們盡快轉運到江南后方去。
雖然這些孩子那么小,什么價值也產生不了,可皇帝旨意,得救。
他們是希望,是未來。
萊州灣難民營地,除了少量官吏們,更多的還是難民里選出來的保甲丁,他們分到不同的組,有的是負責煮粥發放的,有的是巡邏守營的,有的是專門收尸掩埋的,有專門收拾衛生的,也有專門臨時看帶孩子,照顧老人等的。
每個難民營,都是一方臨時的救護港灣。
每一個抵達的難民,都會第一時間登記入檔,然后經過洗滯清理后,安排一個臨時落腳的窩棚,得到一塊身份牌,然后根據不同的情況,給予分流或臨時征用等。
那個小丫頭似乎終于從旁邊人群里的嘆息聲中,明白母親已經永遠不會醒來了,于是她開始大哭起來。
這一路上,她也失去了好幾個家人,母親是最后的親人,卻也永遠沉睡了。
朱以海今天巡視到這個三十七號難民營,遠遠的就看到這個可憐的丫頭。
這只是戰爭中的一個縮影,從天啟到崇禎再到如今,明末的內戰外戰打了幾十年了,天災、戰亂造成的這種慘事太多太多。
多不勝數。
在那一頁以一頁的官方史錄里,甚至很多時候連只言片語一筆帶過的資格都沒有,許多成千上萬戰死餓死的慘事,往往也不過才能得到幾個字的記錄。
朱以海走到小姑娘面前,蹲下。
他拿出了一塊糖。
產自嶺南的蔗糖,用黃泥脫色法加工提煉,使蔗糖變成了潔白的白糖。
白糖再經過加工,最后成了一塊冰糖。
很香。
這東西一般人太平年月都享受不起,小女孩還在哭。
“丫頭,你叫什么名字?”
朱以海把她從冰涼的婦人身上抱起。
仔細打量這丫頭,感覺可能有四五歲,又或三四歲,瘦的不成樣子,皮包骨頭,抱在身上極輕。
顯得腦袋大,肚子也鼓脹,可四肢卻瘦如細竹。
朱以海把糖塞進丫頭的嘴里,可能是這糖太甜,這個小小年紀吃盡了人間苦的丫頭,從沒嘗過這味道,也不由的吸引住,哭的也沒那么厲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