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們的任務很簡單,盡量在遼西、遼南沿海襲擾作戰,不要深入內陸。
就跟當年倭寇攪亂東南那樣,發揮我們的海上優勢,鬧他個天翻地覆!”
想當年倭亂厲害的時候,一支不到百人的倭寇在紹興登陸,最后居然橫掃東南,不僅兵臨杭城下,甚至后來跑到南京城下,最后跑到蕪湖,就這么點人,橫行東南,先后擊敗了四千余明軍,最終才被合圍剿滅。
韃子如今入關,地盤擴充了好多倍,其戰力其實跟攤大餅似的攤稀薄了,尤其是現在主力都在京津以及南邊前線,這大后方也就虛弱許多。
朱以海不打算在前面猛打。
讓那些降將們在北直沿海搞襲擾破壞,然后派一支精銳的水師和御營步軍去關外遼西遼東沿海,耿仲明真要反清附明了,那就接應他,在關外搞個大的。
如果他假降了不要緊,仍然可以在關外兩遼沿海掃蕩一波。
對于擁兵七萬多戰輔兵的御營右路集群來說,他現在有這個兵力,尤其是剛拿下登萊后,手里還有不少降兵,甚至有不少新來投軍的義軍呢。
登萊半島擠太多人,不如拉出去搞破壞,順帶還能就地解決下糧餉問題。
就是得讓韃子四面起火,不得安寧。
仗就不能順著他們的計劃去打。
見招拆招不是朱以海的風格,他得牽著韃子鼻子走。
最起碼,得把北直、關外的兵,釘在原地,讓他們不得抽調南下。
李成棟等這些降將,其實也坐了太久冷板凳,一個個也有些憋的慌了,適時的放出去,也是有好處的。
“你們出去,朕強調幾條,一不得濫殺無辜,二不得奸人,三不搶掠百姓。”
除此外,繳獲所得,只需上繳一半,其余皆自得。
這可是非常有誘惑力的。
斬殺俘虜仍按規矩計功授賞。
“去吧!”
一將率一營兵登陸沿海襲擾,韃子想要攔截甚至圍堵殲滅,沒個倍兵力很難,只要他們小心一些,想殲滅他們其實是非常難的,特別是有水師在海上隨時接應的情況下。
李成棟、張天祿這些降將,能在亂世里成為提督、總兵,甚至一方藩鎮,其實個個還是很有本事的,尤其是這流竄、搶掠的本事更強。
朱以海相信,放這些人出去,韃子絕對要頭痛萬分。
而憋久了的李成棟等人,難得獲得重新領兵打仗的機會,又豈會不珍惜這機會,好好表現立功?
環渤海灣的北直遼東一亂,得吸引韃子幾萬人馬,其發揮出來的威力,絕對比放到正面戰場上去更強。
諸將興奮的領旨退下,各去領兵了。
“四川那邊,給文安之傳一道秘旨,張獻忠被堵在川北,進退兩難,可再去招撫一下他,若他愿意繼續奉表受招,那便順水推舟授封他為甘肅王,給他讓一條路進漢中。若是他不受招,也一樣可以給他讓條路過去,得讓他們跟韃子打起來,不能這樣耗著。”
“以免夜長夢多!”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