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戰,就是孟憲親自擬定的作戰計劃。
沒有常規的憑城拒守,而是在判斷出韃子極可能要來夜襲后,根據關前的地形,制定了這么一出大膽的作戰計劃,放他們上城,然后來個突然出擊,將他們截成兩半,分頭殲滅。
這計劃很大膽,因為有可能翻船,一旦不能迅速的剿滅這些韃子,則可能韃子大軍趕來,到時就搞砸了。
可孟憲卻認為機會難得,得想辦法吃掉韃子的一支人馬,這樣既能挫敵實力,還能大漲自己軍威。
關前地形狹窄,對他們是有利的。
當然,他也制訂了幾個其它預案,以備萬一。
好在進展如計劃一般。
一切順利。
孟憲再砍翻一人,看著已經潰散的韃子殘兵,喘著粗氣喊道,“趕緊收拾這些殘兵敗將,準備回城,韃子大部隨時可能殺到,盯緊了。”
各部奮起余威,加緊圍獵。
“將軍,山下火起,韃子大部來了!”
城頭,明軍發現了山下埋伏的夜不收發回的信號,趕緊吹起號角提醒,親兵拉住孟憲。
孟憲扭頭看去,果然遠處山間,有火光升起。
“撤!”
還有一些韃虜在山間逃竄,孟憲下達收兵令。
一隊隊明軍開始迅速打掃戰場,斬首,剝衣甲,收武器,然后魚貫退回城中。
關門緊緊的閉合。
而城里,戰斗也已經基本結束。
上城的韃子無路可退,在第一波突襲中就損失了最精銳的軍官和馬甲,基本上陷入了無指揮的亂戰狀態,在狹小的空間,很快就被圍剿滅了。
少部份失去戰斗力后被俘,甚至還有一些直接就投降了。
阿迪斯扶著受傷的伊斯哈在明軍刀槍下跪地投降。
伊斯哈臉色灰敗,滿眼絕望,他心心念念的入關打仗,就這么失敗了,而且自己還成了俘虜,還受了重傷。
曾經他以為自己能夠隨軍入關,大殺四方,建功立業,等回去時還能滿載幾馱馬的銀子絲綢,甚至后面拉著好幾個漢人奴隸的。
一想到也許再回不去關外老家,才十八歲的伊斯哈流下了絕望的淚水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