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時候,場上已經出現了許多紅槍會員,他們個個扛著桿紅纓槍,腰間系上不同分壇標識顏色的帶子,而正式隊員們腰間還別個攮子(匕首)。
這些人在人群中,就如鶴立雞群一般。
甚至這些人也非常的自豪,跟個大公雞似的昂首挺xiong。
在永城,紅槍會的招牌比士紳地主們的話都管用,幾乎沒什么人敢來欺壓招惹,更別說成為紅槍隊員,還有許多實實在在的好處了。
百姓都是現實的,他們可不管什么太多的大道理,眼前實實在在的好處是最誘人的,尤其是在眼下這種災荒動蕩年月。
越來越多的人聚集過來,大丘集場上本來就很大地方,現在場邊的麥收了,能容納更多的人。
“這不是怕有上千人了吧?”
“何止,估計還不止了。”
“還有人來。”
“這不得幾千上萬?”
“上萬估計沒有,但今晚兩三千肯定是有的。”
“我的親娘咧,這么多人。”
“那是,咱們紅槍會現在多大名聲?徐州潁州都傳的有名了,分壇都要開到開封城去了。”
這種亂世之中,到處都是土寨,以及民眾自發結成的會社組織,不管是會還是道還是教還是門又或是幫等等,反正打出各種名號,也都是為了互幫互助,為了抱團取暖。
永城這里紅槍會出名,而聽說在徐州那邊大刀會出名,往北的兗州那邊,則練拳的出名,在淮安那邊,有個小刀會也很出名。
谷溋
而在海州,據說有個斧頭幫。
不管叫什么名,其本質是一樣的,都是士民結社以團結自保。
劇烈動蕩的社會,官方的力量已經難以下鄉,官匪難分,災情不斷,幸存的民眾必須自保自救。
鼓聲響了起來。
場上喧嘩的人群,漸漸安靜。
鼓聲越來越清晰,然后是號角。
這些都是軍伍之中的金鼓號令之聲,也是紅槍會平時習練的戰陣之法,后來開壇時也用上了。
聽到這些,大家都自覺的閉嘴。
三通鼓號過后。
忠義紅槍會的大師兄兼總教頭趙忠義,騎著一匹棗紅馬,提著一桿紅纓槍,帶著整整一百人的紅槍護會隊走了出來。
這一百護會隊員,個人頭裹紅巾,腰纏紅巾帶,人手一桿紅纓槍,最驚人的還在于他們居然全都騎著騾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