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去內應后,也就徹底變成了普通的圍城戰。
“耿仲明的表現很正常,孔有德、尚可喜二偽王之前的敗亡,才是輕敵所致的意外。”朱以海現在也知道萊州之戰不好打了。
“能知道萊州城里還有多少糧食嗎?”
“據先前掌握的情報,萊州城里并沒多少糧食,現在城中幾萬軍民,估計維持不了一個月。”
陳潛夫認為萊州缺糧,所以不怕耿仲明堅守。
朱以海卻不這么認為,就算只有一個月糧食,可山東并不是沒清軍了,濟南、兗州、徐州、淮安都有清軍。
徐州有韃子的輔政端重親王博洛,淮安有譚泰,另外何洛會、圖賴諸八旗悍將也都在山東,他們加起來還有滿漢起碼四萬人馬。
其中精銳參戰的八旗也有近兩萬人。
這支力量是不能小覷的。
“讓萊州那邊挖壕到城下,多用穴攻爆破之術,不能拖太久了。”
“還得盯著西面方向,隨時提防韃子來援之兵。”
陳潛夫提議,“能不能來個圍城打援?”
但是朱以海卻并沒有馬上贊同,關鍵還是面對八旗精銳,圍城打援這可不是個簡單活,弄不好,就成了野戰對決,而明軍野戰未必是八旗對手。
“快訊通知中路和西路兩支北伐軍,盯緊徐淮,廬鳳的清軍,他們若是出城北上來救援萊州,那就想辦法阻擊拖滯,牽制他們。”
“拖不住就讓他們走,打城。”
“實在不行,我們大不了先撤,還可以守登州,登州要是守不住,還可以先退到長島上,咱們有水師優勢,還是立于不敗之地的。”
朱以海之前就已經把北伐軍的糧草往長島囤積,并不運到登州城來,就是預防萬一,一旦陸上不好守,那就退島上先,只要糧草不失,那占有水上優勢的明軍,仍然是始終掌握戰爭主動權的。
一城一池暫不急著爭奪,主要還是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,每干掉一個韃子兵,清軍就損失一份力量。
積小勝為大勝,零敲碎打的跟之前一樣,一仗仗下來,滅他個萬八千的,他就元氣大傷。
“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我們還要費力安定登萊半島,還要拔軍糧去救濟百姓嗎?”
“還是得救濟災民,重新恢復農耕生產的,就算我們現在守不住,但這些事也還是要做的,現在我們可以從海上轉運糧食過來,糧食并不需要就地征集,雖然這轉運耗費不少,但起碼也還是能保證糧草供應和安全的。”
放棄登萊,只是最壞的準備,也未必就會到那一步。
現在種,也不是為了現在就收,這要為長遠考慮,收拾人心,恢復生產,這長遠來說都是對大明有利的。
“咱們現在三路北伐軍,是進攻的一方,占據主動權。韃子在黃淮雖有四五萬人,但真正精銳的也就兩萬左右,這些人聚起來挺強,但他若來山東,我們就攻淮西,若守淮,我們就攻齊,若是分守,我們就蠶食,”
而往更大的戰局來看,黃淮地區也不過是整個戰場的一隅,這里五萬清軍被明軍牽制住,則西線川陜戰場上,壓力會小很多。
甚至湖廣那邊,也能減輕壓力。
“拖住他們,尋找機會,韃子總會露出破綻來的。就如這次,咱們不就首戰告捷,直接奪了登州,殺了韃子一個王嗎?”
本來還對戰局有些焦慮的陳潛夫聽皇帝這么一番分析,頓時覺得優勢完全在我啊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