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以海卻知道,其實天啟崇禎年間,山東農民起義更多。
“最近高唐那邊又出現了起義,韃子山東巡撫丁文盛請孔有德派兵去鎮壓,他派總兵孫龍率步騎三千前往,最近又派兵四處下鄉搜刮,如今港中只有孔有德的一個標營五百人而已?!?/p>
這個消息讓朱以海很高興。
“孔有德在港內嗎?”
“在!”
“想辦法拿住此人,死活勿論,別讓他跑了?!?/p>
對這種大漢奸,朱以海沒打算手軟,雖然他當年的叛亂,也有幾分無奈,但不管如何,他最終背叛大明,投奔后金,甚至為后金賣命十多年,手上已經沾滿同胞鮮血,留他做什么。
“陛下覺得金尚憲可信嗎?”陳潛夫問。
“可信?!?/p>
“萬一他手下的朝鮮船員有親虜的?到時通風示警?”
“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,我們做好我們該做的便是。”
登州港外,朝鮮船隊緩緩駛近。
船上,金尚憲滿面興奮,他的身邊,幾名朝鮮官員瑟瑟發抖,“大人,咱們這樣做,如果事泄,到時必受大清降罪啊?!?/p>
金尚憲卻是目光堅定。
這位朝鮮文天祥,這個外號可不是白給的,出身于最尊貴的朝鮮兩班世家,他母親是左議政之女,他大哥和他都做到左議政,在朝鮮這樣的世族不少,但有許多人一心只想著自己家族的利益。
就如當初胡亂,清軍兵臨城下,許多大臣都一味求和。
可他卻手裂和書,要求死戰,甚至在最后江華島被攻破,世子等被擒,連他大哥也殉國后,他仍堅決要戰,甚至請求讓他帶敢死隊去襲擊清營。
可以說,金尚憲是一個骨子里徹底的儒家思想的人,雖是朝鮮人,心卻是漢家。
朝鮮只是小中華,大明才是真正的中華,為了捍衛中華,捍衛仁義禮智信,他愿意付出一切,以前他沒機會,但現在有機會了。
南漢山下的絕望,沈陽城中三年的幽禁,這些都不曾改變過他。
他握緊了腰間的刀柄。
不成功,便成仁!
登州港曾經是大明最大的軍港,但是清軍入關后,登萊匯聚的明軍水師便隨著黃蜚等南下了,闖軍短暫占領山東期間,也沒有恢復水師的計劃,反而是進行了很大的破壞。
此時港口里也只有一些強征來的商船漁船,加上一些還在打造的新船。
也并沒有一支專門的水師。
留守港口的是孔有德的五百家丁,擅于騎射,還很擅長火器,但對于操舟水戰就沒什么經驗了,他們看到朝鮮船隊出現,十分高興。
等朝鮮糧船太久了。
天天節省著糧食一頓干一頓稀的,人都餓的沒力氣了。
“這些高麗棒子總算來了。”
清軍中也有不少朝鮮兵,因為朝鮮產山參,也是與漢人貿易的重要特產,遼東常稱人參為棒槌,大棒等,所以也常以高麗大棒替代朝鮮人,有時也直接稱他們大棒,棒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