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計劃確實挺有可操作性。
畢竟朝鮮這幾年對韃子還是挺恭順的,不管李倧說他多恨韃子,但韃子要調(diào)朝鮮的兵,他們也沒敢拒絕過的,一樣跟著打錦州,入山海關(guān)。
要糧給糧,要錢給錢的。
所以朝鮮糧船出現(xiàn)在登州港外,孔有德也想不到這些船上會是明軍水師。
等糧船上的明軍出其不意搶奪港口后,在外海的大明水師艦隊就立馬趕到,那時孔有德也扛不住啊。
登州港可是明末北方重要港口,一般情況下,要硬奪,還真得少不了一場硬仗。
朱以海這次北上,沒先取海州等,而是直奔著登州去,就是不想打草驚蛇,準備突襲登州的,沒想到這還遇到幫手了。
登州。
孔有德重回故地,也是十分感慨。
當年他在遼東投入東江鎮(zhèn),成了毛文龍的養(yǎng)孫,在后金的后方?jīng)]少給韃子搞破壞。可惜后來袁崇煥那賊斬了毛文龍,他投了巡撫孫元化,隨他來到登萊。
在這里,他跟著孫元化一起打造一支西式火器新軍。
只可惜最后率兵去遼東增援時,補給不足,士兵吃了士紳的東西而引發(fā)了一場兵變,他在李九成的勸說下無奈反明。
可惜這場登萊之亂,也僅堅持了不到半年,最終他不得不浮海東渡投奔后金。
時隔十三年,孔有德再駐登州。
這里已經(jīng)沒有半點昔日北方重鎮(zhèn)大港的繁華熱鬧,有的只是一片殘敗蕭瑟。
城郊田地荒蕪,港口也沒有什么商船,城市工商更是蕭條。
百姓面有饑色,遍地流民乞丐。
這狗日的大明,早就該亡了。
“王爺,朝鮮糧船什么時候到,營中糧食不多了。”一名軍官過來,打斷了孔有德的浮想。
“應(yīng)當快到了,讓弟兄們省著點吃。”
“再省也省不了多少,總不能讓弟兄們都餓著肚子吧。”
孔有德不滿,“朝廷不給糧餉,老子也沒有辦法。”
“王爺,實在不行,讓各營下鄉(xiāng)去籌糧吧。”
孔有德知道這下鄉(xiāng)籌糧的意思,那就是許士兵卻劫掠搶糧,這兵一出去,到時又不知道要鬧成個什么樣子。
去年南下,結(jié)果在徐州被一群鄉(xiāng)民給燒了火藥炸了營,憑白折損幾千人馬,最后被好一番斥責,在兗州硬是陪著譚泰挨凍受饑幾個月。
如今移駐登州,總算不用受滿州兵這氣了,可依然缺糧。
“再等等,”
“如果三天后朝鮮糧船還沒到,就派些弟兄們?nèi)ムl(xiāng)下找地主們借糧!”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