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尚憲沒想到這年輕人居然是位總兵官,報出來的軍號等雖沒聽過,但他還是震奮萬分,“皇明,想不到還能再見到皇明的將士們”
阮美被這白胡子老頭這樣子弄的更迷糊了,“能好好說話嗎?”
金尚憲的漢話說的可比福建人阮美好的多,人家是朝鮮有名的詩人,是西黨元老,有朝鮮文天祥之譽。
他和他哥哥金尚容都是朝鮮有名的人物,他哥官至右議政(正一品),清軍進攻江華島時殉國。
他還是進士出身,清軍入侵時官至禮曹判書(禮部侍郎)。
當然,他還曾做為朝鮮使者,到過北京朝天子。
在清軍進攻朝鮮的時候,他是堅決的主戰派,甚至曾手裂和書而名動朝鮮,在國王投降后,得到國王的特別保護,沒把他交給清軍處置,他棄官歸隱,結果后來還是被清廷知道他曾斥和的事情,把他找到并押回沈陽關押。
他在沈陽絕食、自縊,沒死,關押了三年后,才被放還。
回國后,他仍然隱居,但被國王親自請出山任左議政,他推辭了三十二遍不受。
直到不久前,國王再次找到他,告訴他一些驚人的消息,大明還沒亡,大明出來一個圣天子紹天帝,不僅繼續抗清皇明大旗,還數次重創滿清,如今已經穩定了江南。
甚至隨時要繼續北伐中原,韃子現在退守黃淮,日夜擔憂,因為缺糧,傳令朝鮮趕緊調糧往登萊補給,以助清軍抵抗明軍。
李倧希望金尚憲親自去一趟中原,跟隨糧船過去登州,去那邊親自打聽一下到底是不是如傳聞中的那樣。
這位曾被建虜逼迫下跪的國王,心中始終怨恨著韃子。
聽到中原傳來的好消息,更是迫不急待的想知道。
本來金尚憲已經不打算再出山了,當初被困南漢山城的時候,他堅決反對投降,勸說國王死戰到底,甚至跪求讓他戰死陣前。
這位朝鮮文天祥雖然被押去沈陽關了三年,但清廷并沒有讓他改變。
這一趟,他來了。
來之前國王給他寫了一幅字:愿見中華,
他一直貼身收藏。
他不止一次到過大明,甚至在清軍入關后,被迫隨世子到北京參加順治帝在北京的登基大典,可站在北京的宮殿中,他卻哭了。
為此還被清人斥責,差點被殺。
朝鮮向以小中華自稱,也自稱禮儀之邦,他們是學習中國,接受儒家漢化最徹底的藩國。
韃子入關,占據北京,他就如同那些忠貞的大明臣子一樣,心痛萬分。
一把年紀了,尤其是在沈陽關押的那三年,讓他身體虛弱太多,但這次他還是不懼風浪的來了,甚至為了能夠早點到大明,還特意選了直航登州的航線。
沒想到,還沒到登州,就在海上先碰到了明軍水師。
阮美帶著金尚憲乘快艇到了后方水師艦隊,當看著那支龐大的水師艦群,看著那日月旗,金龍旗,看著那一個個明字。
看到那戰艦上的大炮,那耀眼的刀槍。
金尚憲登上皇帝的山東號旗艦時,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跪在甲板上,低頭親吻著這艦皇帝坐艦的甲板。
“臣皇明藩屬朝鮮王國左議政金尚憲,拜見大明皇帝陛下,皇帝陛下萬歲!”
金尚憲激動高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