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大義子皆反對,勸他三思,認為明軍不可信。
張獻忠卻道,“我又豈不知這朱以海是打的什么主意,不過是想先聯我滅虜,然后再來個鳥盡弓藏,哈哈哈,這不過是我早就玩剩下的把戲,我一輩子打獵,還會被雁啄了眼不成?”
“多派些人去跟文安之好好談,不急,慢慢談,一來二去,總得先談個一年半載的,”面容淡黃的張獻忠眼里閃著狡黠的光,“我聽說吳三桂已經到了西安,賀珍上次讓我們吃了一個大虧,但他這次跑去西安,碰上吳三桂,那就是找死,我料定他撐不了多久,很快就會敗下陣來,到時就是我們的機會。”
“父皇的意思?”張可望問。
“趕緊征集糧草,籌備軍資,調集兵馬,屯于綿州、保寧一線,等賀珍兵敗西安府,咱們就立即打出北上抗清援賀的旗號,兵出劍閣,搶奪漢中,然后入陜。”
“四川既然呆不下,那就另尋別處,咱們打回老家去。”
“可望!”
“兒臣在!”
“你留在成都監國,若萬一朕遇不測,你便繼承大西國,大西文武百官,六十萬將士,必須擁戴尊重,敢有不尊者,眾人誅之!”
張獻忠開始謀劃,盡顯其梟雄本色。
他一面安排使團去跟明朝談判,盡量拖延時機,提出諸多要求,比如要求把順慶府、重慶府都劃給他,另一方面又要求明朝把敘州、嘉定二府劃給他,理由是他奉旨下云南討伐叛亂土司,為朝廷鎮守云南,那么官軍得給他讓出路來。
而且還承諾等他全軍都順利移駐云南之后,到時會把川中各府都交割給朝廷。
然后又是給自己的部將們請封,為西營討賞,又是各種討價還價,反正盡量拖延時間。
另一方面卻根本沒打算去云南,而是準備北上,他料定賀珍必敗,所以準備集結全力,等賀珍一敗,就立馬出劍閣搶漢中,然后入陜。
甚至已經做好出兵部署,他親自坐鎮保寧,領御營中軍。
安西王、安西將軍張定國,撫南王、撫南將軍張文秀,定北王、定北將軍張能奇各領一軍,兵分三路入陜。
都督王尚禮、王寶國、馮雙禮、劉進忠等各率大軍隨后而進。
他決定跟吳三桂在關西打一仗,如能勝,便趁勝直取西安,若不能勝,則揮兵入甘肅寧夏等地,反正得跳出蜀地,不能坐困愁城。
若天保佑助他奪取關中,到時坐擁關中再保巴蜀,然后明清西三國鼎立之勢,三分天下。
云南,他是不打算去的,蠻荒之地也。
當然,在最后廷議結束后,他還是留下了四位養子。
張獻忠有皇后也有皇子,但諸子年幼,如今形勢下,也不敢立幼子為儲,所以只能公開立養子張可望為繼承人。
沒有其它人的時候。
張獻忠把剛才沒說的一些話說了出來,他讓張可望留守成都監國,準備順江而下的水營舟船、物資等,一旦他北上關中計劃失敗,甚至是兵馬大損的話,那么到時他們就會撤回成都,順江去云南暫避蟄伏。
這是最后的退路。
北上失敗,成都是不能留的,那時實力大損,明軍便極有可能會吞并他們,得主動去云南,尋機恢復再起。
這就是梟雄,每一步都還有許多后手。
張可望也知道父皇張獻忠這是忌憚吳三桂的威名,關寧軍的強悍那是不用說的,早年義軍縱橫中原的時候,朝廷也是多次調九邊邊軍進剿,其中關寧軍也屢屢征調,他們的勇猛精銳可是比農民軍留下過深刻印象。
奪了北京稱帝的李自成就是敗在吳三桂和清軍聯手攻擊下,張獻忠不敢大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