饑民對軍隊很警惕,但在饑餓的驅使下仍無法抗拒粥的誘惑。
趙貴也想到這些,卻也只能來排隊。
再不能吃上一口,他也許還能撐幾天,但孩子們肯定就要餓死了。
拉壯丁就拉壯丁吧,只要能給妻兒們換上二三斗糧,他也愿意了。
終于排到了自己。
“每人一碗粥,當心燙嘴,慢點喝?!?/p>
“打了粥就趕緊到一邊去,別擋著后面人啊。”
“餓久了不能多吃,否則腸胃受不了,只能吃一碗?!?/p>
打粥的是一個士兵,他看趙貴高大,特意從底下給他多舀了點米粥。
趙貴討好的道,“軍爺,我還有五個孩子,多打點活命,求你了?!?/p>
士兵瞧了他背上一個,懷里一個,手上還一個,“不是三個孩子嗎?”
“后面我妻子還帶了兩個。”
“嗯,真不容易,有碗嗎?”
趙貴趕緊拿了一個逃難時攜帶的皮口袋,能裝水也可以裝粥。
士兵便給他往里打了五碗,等于多打了一碗。
“謝軍爺?!?/p>
打粥的士兵嘆道,“你們也不容易,都是兗州逃來的吧,監國殿下便是兗州的,你們既是殿下的子民也是殿下的鄉親,殿下交待過,要安撫救濟山東來的饑民?!?/p>
“你們是殿下的兵嗎?”
“嗯,我們是魯王殿下的御營親軍,這是御營親軍馬軍金吾鎮騎兵和步軍勇士、勇衛鎮?!?/p>
一家人終于喝上了還有些燙的米粥時,都高興的流淚。
連湯帶水的喝完,最后幾粒米也都撿起來放進嘴里。
肚子里有東西的飽腹感,真好。
無數的災民都往這里匯聚過來,而御營一直在放粥,那些鍋就沒停過,趙貴吃飽后主動帶著妻兒去幫忙撿拾柴火。
回來后,趙福過來。
“我剛打聽到,魯監國的御營不招兵了,也不拉壯丁,他們有輔兵負責運輸這些,不要民壯。”
“不過我還打聽到,御營一位糧臺的官員說,他們倒是歡迎大家南下,若是有一技之長的工匠或是識字的文人,都可以由他們預支糧食南下,等到了南邊后再安排事做?!?/p>
“還有啊”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