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侍郎也可能當首輔。
但這畢竟是之前特殊,現在肯定得慢慢走上正軌。
否則就會徹底亂套。
布政使降級也算正常,畢竟他以前是高官,現在成高官了。而大學士由五品升正一也正常,畢竟現在內閣大學士執政嘛。
提督雖與巡撫同品階,但他實際上要受巡撫節制,當然,也只是節制,就跟巡撫也要受總督節制一樣,但他們各管相應事務,并不是直接的上下級關系。
這其實也就是保留互相制衡,以免督撫權過重,架空中央的可能。
提督管一省營兵,但巡撫和提督以及分巡都還有直屬標營,但是,不管是提督還是總督、巡撫、分巡,他們除了能直接調動自己的標兵,其它的營兵,都還必須得先經過兵部授權,才有權調動。
也正因此,五軍都督府也在這次被裁撤。
因為五軍都督府統兵等的一些職權,名存實亡了,在中央大多歸入了兵部,以及監國,在地方又被總督巡撫提督分巡他們拿去了,地方也沒了衛所軍戶,留著也沒用了。
“革浙西巡撫一職,浙西巡撫陳子龍改浙江按察使,”
“以阮大鋮任浙江布政使。”
“馬士英任寧紹臺分巡。”
“浙江總督、東閣大學士于穎晉文淵閣大學士,不再兼浙江總督,京營總督王之仁遷浙江總督兼浙江巡撫。”
“裁撤原浙東巡撫一職,原浙東巡撫黃宗羲遷吏部右侍郎!”
最后,朱以海還不忘記特別加了一條,那就是京營特設京營總督一員和戎政尚書一員共同統領,不歸兵部。
而御營駐京師和各地,統由御營三軍提督和各鎮總兵統領,不受督撫直接管轄,遇戰事互相配合協作。
特別加上這一條,為的還是保證朝廷中央,尤其是皇帝的權力。
否則以現在地方督撫手中的巨大權力,若是各省軍隊都歸他們管,那難免到時來個東南互保啥的,豈不芭比q了。
朱以海的御營,本就是仿晚唐的北衙神策軍而設,跟明朝的京營是兩碼事,御營必須得握在他自己手里,必須得跟朝廷的營兵是兩個體系的。
這樣才能相互制衡,亂世之時,皇帝們經常圣旨出不了京,或者圣旨調動不了軍隊,問題很多,但很大部份原因是末世時往往兵為將有,甚至錢糧器械也不依靠朝廷供給,所以他們才能夠不聽從調令。
對于宋之普所說的南直隸分省這件事,朱以海考慮了一會,覺得還是按后世的分法比較合適,以上下游來分,而不是以江南北來分,江南北雖然看似有長江為界更天然,但從政區劃分的一大法則犬牙交錯法來看,這樣卻不利于統治,所以按上下游一省搭兩岸更有利。
“上游以安慶府和徽州府各取一字,設安徽省,下游以江寧、蘇州各取一字,設江蘇省。”朱以海偷了個懶,直接拿來主義。
“臣建議在洪澤湖以東段,以黃河入海河段為界,黃河北面的海州、徐州二府劃入安徽省,黃河南面淮揚二府劃入江蘇。”陳潛夫提議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