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炮過后,也沒有再響。
“杭州城中有不少紅衣大炮,那個張存仁原是關寧大將,好用火炮,走到哪就一定把炮帶到哪,絕對不辭辛苦。據情報,現在杭州城里有12門紅衣大炮,韃子號稱神威大將軍炮。”
“此炮以銅鑄造,鐵心銅體,前細后粗,長七尺有余,重三千九百斤,用藥五斤,鐵心十斤,安裝在四輪炮車之上,威力巨大。”
朱以海聽了卻沒有什么動容。
崇禎朝時大明曾經大量仿鑄紅衣大炮,甚至在登萊還建立起新式火器部隊,可惜后來因為一只雞新軍叛亂,孔有德糜爛山東后,帶著許多新軍和火炮火銃渡海降清去了。
但此后明朝繼續鑄造大炮,到崇禎上吊時,各種紅衣大炮據說已經鑄造了上千門。但是清軍一樣重視火炮,不僅接納了孔有德,還同樣大量鑄造紅衣大炮,早在崇禎四年,清軍就仿制出了自己的紅衣大炮,命名為天祐助威大將軍。
隨即還組建了烏真超哈炮兵部隊,從此以后,韃子凡征戰行軍,必帶紅衣大炮,到了松錦決戰時,清軍更是用上百門紅衣大炮轟擊明軍錦州塔山等要塞。
松錦之戰后,在火炮這塊,明軍反而已經落后于清軍。
入關占領北京后,更是迅速在北京設立了新炮廠,鑄炮產量極高。
張存仁遠在杭州,都有十二門紅衣大炮。
當然,朱以海并不慌,因為就在他發動杭州之戰前,畢方濟已經從澳門回來,他不是一個人回來的,他帶回了八百個佛朗機雇傭火槍手、炮手,還有澳門卜加勞鑄炮廠所鑄的二十六門紅衣大炮。
論鑄炮,卜加勞炮廠號稱此時遠東第一鑄炮廠,技術水平和效率遠超學鑄炮才十來年的清軍和大明。
此時在福建廣東雖有不少明朝崇禎時設立的鑄炮廠,但論水平確實還是澳門的更強一些。
老畢這次帶回來的二十六門紅衣大炮,是仿英國風帆艦炮的二十四磅艦炮所鑄,其口徑和重量都要比仿十八磅艦炮的紅夷大炮強上許多。
老畢這趟在澳門呆了許久,但也成功完成使命。
他有些自豪的向朱以海介紹著那些炮,148毫米口徑,炮彈直徑140毫米,炮管長29米,全重五千斤。
射角四度時,射程可達一千三百五十米,射角抬高到八度時,可及兩千二百五十米。而如果在一百米距離上,此二十四磅炮發射的實心炮彈能夠擊透五英尺厚的橡木。
五英尺,那就是一米五二,這個穿透能力還是非常強的。
“跟韃子杭州城里的紅衣大炮相比呢?”
老畢拿到朱以海提供的情報,很確定的告訴他,杭州清軍的火炮應當是仿十八磅艦炮所制,其口徑比等都說明,其性能頂多是這二十四磅炮的四分之三。
“其實我認為應當多買些三磅炮等小些的炮,適合野戰機動,這些十八磅二十四磅的大炮,實在是太沉重了,難以運輸,我從澳門過來,是從海上運輸還好,可從錢塘江到這杭州城下,短短一段路可是非常麻煩,八匹馬都拉的艱難,還得受地形道路限制,戰場上這種炮非常不便。”
“而且一門二十四磅炮,是三十我多門三四磅炮的價格,太貴了。”
老畢給朱以海的報價,是五千兩白銀一門二十四磅炮,這個價格確實貴了。而老畢還說是他努力爭取,讓炮廠打折了的,說原本是六千兩一門。
不過據朱以海所知,四磅炮,在英國鑄造成本頂多五六十兩一門,就算二十四磅炮翻個三十倍,那也就兩千兩一門不到的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