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他先不入紹興,而是先來富陽,并且親手斬方國安,冒著兵亂嘩變的風險,也要干這遭,說到底,還是為了權威。
亂世里光有名頭是沒用的,還得有些其它的東西。
而朱以海認為,這其它的東西,便是兵多刀利,是殺伐果決,唯有如此,才可能真正令行禁止,能夠真正號令天下。
拼搏轉戰近三月,不就是為了能夠真正一言九鼎,言出法隨嗎?
就讓方國安這個大將、伯爵的腦袋,讓這個握著幾萬人馬,號稱統兵十萬的軍閥的腦袋,讓紹興,讓浙東,讓整個大明剩下的半壁江山的所有人明白,他朱以海是個什么樣的監國!
所人都想陰奉陽違,都要先惦量惦量下自己幾斤幾兩,是不是比方國安更有份量?
監國連方國安這等大將都敢殺,還親zisha,他們是不是比方國安更厲害?
當天,朱以海入方國安營,朱勝利提著方國安的腦袋,方應龍等五總兵俱降為游擊將軍銜跟在后面。
旨意頒下。
營中有些騷動,但很快還是安定下來。
所有隊總以上的軍官離營,善后處置很迅速,留用的、遣散的,在全副武裝的御營親軍把一箱箱銀子搬進來,然后開始發銀子后,這些騷動慢慢的就沒了。
從牢騷不滿,從驚疑不定,漸漸的就變成了意外欣喜,甚至在有人帶頭高喊萬歲后,呼聲此起彼伏。
方國安沒有他想象的那么了不起,那些士兵也沒有預料中的忠心耿耿。
其實想想也很正常,他們連大明朝連皇帝都沒那么忠心,該跑路路跑,該投降投降,又怎么會對方國安一個死人有多忠心呢。
如果這里沒有御營,換成方國安拿銀子發賞,然后精銳家丁裹挾著造反,說不定他們也是附從的。
但現在這里遍地御營諸軍,方國安的腦袋就在那里擺著,監國親自發銀子,又沒哪個不開眼的軍官敢帶頭找事,自然也就一片和諧。
當天富陽城里,方國安的兩萬多人馬,就被整編完畢,方國安的八百騎兵,三千精銳步兵,大多留用,打散編入了旗手、勇士、羽林、神機、定海諸鎮,其余又選出約三千來人,也是打散編入各營使用。
剩下的一萬五千余人,基本上都是要遣散,這些人拿了銀子,老家在江南的,各回家鄉,老家在韃子占領區的,由朝廷負責安置。
這些人畢竟也都曾是明軍,所以也不可能說把他們拉去開礦或干嘛。
劉穆等部,也同時接受整編,留用的留用,遣散的遣散。
這邊富陽城里整編一片忙碌,那邊張全、楊伯興等也領兵四出,迅速的前往臨安、于潛等迅速收編方國安余部。
一邊快刀,一邊銀子,誰都知道如何選擇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