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只是有些人辜負了孤,在嚴卿你的大力招撫之下,居然降清了。”
嚴我公聽到這,瞬間就全明白了。
什么開遠侯吳凱,什么定遠侯石仲芳,原來是這么回事。
“殿下是讓臣拿這個名單上報北京虜庭,說成功招降到這些魯監國麾下大將?”
“沒錯,正是此意。”
“除吳將軍外,其余這些將軍原任何職?”嚴我公問。
石仲芳原是蕭山人,上次隨太仆卿陳潛夫渡海而來。朱以海也沒瞞嚴我公,這個定遠侯石仲芳原是蕭山的一個衛所的千戶,在于穎招降蕭山時,帶家丁響應,擒偽知縣迎于穎。
后來便在于穎的錢塘江防線統領自己一營義軍人馬,上次隨陳潛夫運送錢糧過海,留在北伐軍中,現在是統領四營的參將銜。
朱以海給嚴我公的名單上,卻給他寫的是定遠侯、蕭山義軍大將。
義安伯顧奇勛其實只是鎮東伯張名振麾下的一名親兵隊副,曾經還是個山賊頭子,手下有十幾個馬賊,對外號稱血鷹十三騎。開平將軍姜君獻、安遠將軍王用升、翼義將軍陳龍其實都是當年的十三馬賊之一。
忠勇將軍沈乘龍、虎賁將軍胡茂芳、定夷將軍陸鳴時都是王闖子手下勇衛老兵。
總兵陳德芝原來只是個水賊。
他們大多在朱以海的北伐軍中,除了吳凱,最高的不過是個參將,最低的僅是個隊頭。
這些人有個特征,要么是前軍官要么是前山賊土匪海盜水寇,一個個都很勇武,而且別看出身不怎么樣,但是經過陳潛夫仔細考核過的,是那種比較忠勇的。
海賊水寇山匪馬賊說忠勇,其實也不矛盾,就好比很多壞人有時也是大孝子。
朱以海又拿出來一份名單,上面是副將雷虎彪、楊子龍,參將呂一成、高樹勛等二十一員中高級將領名單。
嚴我公一問,果然這些副將、參將、游擊將軍們,最高不過是個隊副,好幾個只是個普通的親兵或家丁。
“殿下,如果都是吳凱將軍這樣的,韃子比較容易信,起碼也要石將軍那樣原衛所千戶以上軍官啊。”
朱以海有些無奈道,“本來我想讓四大公子之一的冒辟疆,畫中九友的楊文驄,還有前提督南京操江的勛臣劉孔昭他們假降投虜,可他們都不愿意啊。”
冒辟疆聽說要他假降韃虜,頭搖的跟個拔浪鼓一樣,非說為國假降其實也還勉強接受,可要剃發就不行,而且他說自己名氣大,要是降虜,只怕韃子會召他去北京,所以還是不想冒險。
楊文驄和劉孔昭也堅決不假投降。
最后沒辦法,朱以海只好找了一群愿意的猛士,都是些出身不太好,現在職位不高,但又比較忠勇的,最后為了能夠糊弄韃子,只好把擁立元從吳凱也列上名單。
總共是三十二人,假裝是三十二支魯監國麾下或江南民間抗清義軍首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