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遇春一聽,驚出一身冷汗。
他娘的,這海鹽還真是藏龍臥虎啊,差點又著了道,幸好這鄭朱二人啊。
當下咬牙切齒的道,“殺的發,這些賊子,統統該殺。再好好查一查,他們還有哪些心腹手下,都抓出來一并殺了。”
因為李遇春一席話,又被殺了一百多。
鄭繼武在一邊冷眼旁觀,反正也沒有誰是無辜的。
校場都殺的血腥味彌漫,那兩營人馬也算是徹底被震懾住了,也正式轉屬李遇春麾下。
鄭繼武又遣散了一些,剩下一千人馬,自己和朱大綱各領一營五百人。
“軍門,今日做亂的那些軍官,有不少是本地豪強大戶,除惡務盡,斬草除根啊。”
李遇春聽了直點頭,“鄭將軍你熟悉內情,你給嚴先生擬一個名單,本鎮派人去抄家滅口。”
鄭繼武應聲,馬上就去擬名單去了。
嚴我公拿到名單后,看著那一長串的名字有些吃驚,“這么多,可別亂殺無辜!”
鄭繼武左右瞧瞧,見四下無旁人,便道,“嚴先生請不用擔心,這些人都是罪有應得,死有余辜的家伙,他們全都是早就暗里降虜的漢奸,之前我想清除這些人,結果只打了幾只小貓小狗,反倒引的手下嘩變。”
“之前我奉監國旨意降虜,這些人也是跳的比誰都高,一個個主動就剃發了。都是群漢奸,沒有什么可說的,借李賊的刀,把他們都砍了。”
“以后海鹽也安穩,還能借此弄批錢糧。”
嚴我公有幾分猶豫,可最終也只是一聲嘆息。
監國朱以海曾經定下了一個標準,國難之下,百姓分良民、難民、順民。明統區內忠心擁護大明的自然是良民,而拖家帶口背井離鄉南逃的那是順民,而被迫生活在敵占區甚至被迫剃發的則是難民。
不管是良民順民還是難民,那都是大明的子民。
可唯有一種人,是不可寬恕的,那就是主動通虜投敵的,甚至為虜帶路,并殘害大明百姓,甚至是為虎作倀反攻大明的那些人,都是漢奸國賊,對這種人是要清算的。
按這個標準,剃不剃發其實不是重點,重點是你是被迫降虜,還是主動通敵,甚至有沒有帶路、害民等行為。
而鄭繼武所說的那些軍官也好,士紳豪強也罷,都是屬于漢奸國賊。
“海鹽城中那些忠義士紳,基本上已經隨冒辟疆他們撤離了,剩下一些搖擺不定的人,也就先不理會,一些懦弱之輩而已。但是這次漢奸國賊,肯定要借機清理一下。”
鄭繼武假降后,按清虜慣例,是仍以原職留任的,甚至可能要升官,所以海鹽起碼暫時仍是由他控制。
以后海鹽表面上張綠旗,但實際上卻將是忠于大明的。
嚴我公把名單收入懷中,最后還是道,“漢奸國賊該殺,但也得給他們改過的機會,這次以抄沒錢財為主,盡量少牽連婦孺老弱,更不要亂殺無辜。”
“放心吧。”鄭繼武答應。
海鹽雖僅是個縣城,可也是海寧衛的所在,縣里還有三個鹽場,所以向來富裕,海鹽有二十九大家族之說,其中世襲衛所武官家族占了二十五個,還有四個本地望族。
另外海鹽城中還有許多有名的大鹽商、大鹽販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