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是在一邊的勇衛營王闖子更了解大明的軍隊,連最能打的關寧軍都有許多問題,更別說東南的這些軍隊了,戚繼光當年做臺金嚴參將時,也都是招募了義烏礦工而不用衛所軍戶。
“吳將軍的家丁有多少人?”王闖子直接問。
“二十人。”吳凱如實答道。
“才二十么?”
“嗯,家丁供養開支大,多了養不起。”吳凱見王相直接問到家丁,也知道瞞不住這勇衛營的老,也就干脆直接說了,“臺州營名冊上有三千人,但這幾年糧餉斷斷續續接不上······”
用吳凱的話說,他升任海門參將時,這里問題就很大了,說是三千人,實際他到任后清點,發現五營人馬,每營實際上只有一百二十人,其余的都只有個假名字。
若這六百人是實的,也還不錯的本來。
但問題是,沒錢六百人也難養,所以到最后,吳凱自己養了二十個精銳家丁,五個營每營又養了二十個兵,其余的則雖然還名字在冊,實際上吳凱已經任由他們自謀生路,也不要求他們到營訓練什么的。
這些兵于是有的在碼頭扛活,有的在商鋪打工,還有些出海跑買賣,甚至有做zousi的,也有給人當護衛的,反正自謀生路。
老朱這下真是震驚的不輕。
“海門參將協守一路,海門營三千人,只有二十個訓練有素裝備充足的精銳家丁,再加上一百個營兵?”
三千人的海門營,結果只有一百二十人。
剛才老朱還認為再差,起碼應當有個三分之一或者起碼五六百人吧。
誰能想到,三千人的海門營,實際只有一百二十個兵?
王闖子倒是見怪不怪,“殿下,東南營兵如此,也不稀奇。”
想到金陵杭州韃子和招降的人馬有三十多萬,他這里一營卻才一百二,老朱這刻都有想放棄的感覺了。
吳凱也覺得不好意思。
“殿下若需要,末將這就招集人馬,給末將三天,不,十天時間,末將保證把三千人招滿。”
老朱卻搖頭。
這臨時招募三千人馬,有個屁用。
“你這一百二十人,真的能戰嗎?”老朱轉頭問道。
“末將的二十個家丁,皆有鎧甲,并有坐騎,弓馬嫻熟,而且還熟練火器使用,皆配有刀盾弓箭鳥銃,還習水戰和夜戰,一個能打十個,二十個。”吳凱有些自豪道,這二十個家丁可是他花了大價錢喂養的,每個家丁二兩銀子實發,而且還一天三頓飽,兩天能吃上一頓肉。
鳥銃火槍不是樣子貨,而是隔三差五要實彈打靶練習的,他這個海門參將,就靠這二十個精銳家丁幫他鎮場子了。
至于另外一百人,其實也基本上是他手下各級軍官們養的家丁,也都是保證糧餉,裝備和訓練都到位的。
老朱明白了,這所謂一百二十個海門衛精銳,倒不如說是海門營軍官們的保鏢護衛。
浙江總兵官手下有四參將,杭嘉湖參將,寧紹參將、臺州參將和溫處參將。這臺州參將一營三千人馬如此糜爛,其它三個參將手下估計也好不到哪去。
韃子在江南有三十萬大軍,難道讓他老朱帶這一二百的人去打?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