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已心若死灰的陳函輝怔了一下,然后整個人有如枯木逢春般迅速恢復(fù)生機,他瞪大眼睛,似不可思議。
“魯王,我早看出魯王非一般人也,宗室諸王中,最有骨氣和勇氣的就是唐王和魯王了,當(dāng)初唐王敢不聽詔令募兵北上勤王,魯王在兗州尚是鎮(zhèn)國將軍時,便也能提銃血戰(zhàn)韃虜·····”
激動的陳函輝腳下不穩(wěn),直接從凳上摔落,陳孝文趕緊上前扶住父親。
“父親小心。”
“快扶我下來,幫我更衣,我要去見魯王,不,我要先為魯王做檄文一篇!”
“拿筆來!”
手握紫毫,陳函輝心潮澎湖,文思泉涌,筆走龍蛇,檄文如刀。
檄曰:嗚呼!故老有未經(jīng)之變,禾黍傷心;普天同不共之仇,戈矛指發(fā)。壯士白衣冠,易水精通虹日;相君素車馬,錢塘怒激江濤。
嗚呼!三月望后之報,此后盤古而蝕日月者也。
昔我太祖高皇帝手挽三辰之軸,一掃腥膻;身鍾二曜之英,雙驅(qū)誠諒。合文祖之櫛風(fēng)沐雨,遞諸宗而布澤推膏。歷年二百八紀(jì),何人不沐皇恩;傳世一十五朝,寰海盡行統(tǒng)歷
······
身家非吾有,總屬君恩;寢食豈能安,務(wù)伸國恥。
·····
豈曰同袍,豈曰同澤,咸歌與子同仇。聚神州赤縣之心,直窮巢穴;抒忠臣孝子之憤,殲厥渠魁。班馬叫乎北風(fēng),旗常紀(jì)于南極。以赤手而扶神鼎,事在人為;即白衣而效前籌,君不我負。一洗欃槍晦蝕,日月重光;再開帶礪山河,朝廷不小。海內(nèi)共扶正氣,神明鑒此血誠。
謹檄。
千字激昂檄文,揮筆而就。
最后一字寫完,陳函輝xiong中吐出一口濁氣,渾身舒暢,將毛筆擲于地,卷起檄文,陳函輝面紅耳赤拔腿就跑,“隨我拜魯王,不,拜見吾皇去!”
“大明有救了,天下有君了!”
“門戶膏肓,河北賊置之不問;藩離破壞,大將軍竟若罔聞。開門納叛,皆觀軍容使者之流;賣主投降,盡弘文館學(xué)士之輩。乞歸便云有恥,徒死即系純忠。
“太祖高皇帝顯靈,泉下庇佑也!”
陳函輝一路手舞足蹈,狀若瘋狂的奔向紫陽宮魯王府!
沿途還不斷高呼魯王萬歲,大明有救了,引的無數(shù)路人側(cè)目,卻也讓百姓陰霾的心中,灑下幾縷光芒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