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蓮開花那一日,皇帝焚香祭天。
由于古蓮許愿的規(guī)則,皇帝不信任旁人,為了獨享許愿權(quán),所以屏退左右,獨自完成許愿。
禮成之后,皇帝來到高臺之上,身著繡金龍袍,頭戴冕旒,目光掃過群臣,朗聲道:“朕今日于古蓮之前,許下宏愿——愿我蓮國百年昌盛!古蓮亦已回應(yīng)。”
臺下眾人聞言,無不振奮,紛紛跪拜高呼:“陛下圣明!蓮國永昌!”
然而,皇帝臉色并無就此歡欣,反而愈發(fā)沉重:“然古蓮報夢昭示,此愿之代價,需以我皇族血脈為祭。”
此言一出,群臣面面相覷,皇親目瞪口呆,無人敢相信自己所聞。
皇帝立于祭壇中央,神情凝重,眉宇間似有萬般不舍。
他在袖中掐了自己虎口一把,痛感瞬間涌上,眼中立即泛起淚光。
他含淚朝天跪拜,雙手合十,神情悲切:“古蓮在上!朕愿以己身獻祭,換我至親平安。若古蓮有靈,請取朕一人之命,莫要牽連朕之血脈!”
他的聲音在空曠的祭壇上回蕩,帶著一種令人心碎的懇切。
臺下群臣無不為之動容(起碼看起來是這樣子),有人掩面低泣,有人默默垂首,仿佛被皇帝的大義所感染。
巫應(yīng)立于一旁,神色肅穆,口中念念有詞,擲下卜龜,看著銅板落地,感傷搖頭:“陛下舍身取義令人敬佩,然而,古蓮旨意已出,無可轉(zhuǎn)圜!”
此言一出,全場寂靜,仿佛連風(fēng)都停止了吹拂。
皇帝聞言,身形一顫,眼中淚光更甚,卻未再多言。
他緩緩起身,目光掃過臺下眾人,神情悲壯:“朕會齋戒沐浴,清修祈福七七四十九日,望能感動古蓮,換我至親平安。”
臺下群臣紛紛跪拜,高呼:“陛下仁義!蓮國永昌!”
仁義的皇帝開始清修祈福,表示出令人動容的慈悲。
與此同時,皇親們都全部被“保護”起來,圈禁宮中。
雖然古蓮報夢,只要求獻祭皇帝的直系親屬,但皇帝出于謹(jǐn)慎,讓三服以內(nèi)的親族都入宮祈福,也算是非常虔誠了。
這樣的舉動背后的意味不言而喻。聰明的大臣們都已經(jīng)明白圣意,紛紛上書,勸說皇帝要以江山社稷為重,舍生取義。
而皇帝自然要再三拒絕:“朕怎么忍心讓至親獻祭?”
臣子下拜:“陛下為蓮國千秋,忍痛割愛,實乃大義之舉。臣等懇請陛下以社稷為重,莫要因私情而誤國事。”
皇帝自然要勃然大怒:“不必再說!朕寧愿自己就義,也不會獻祭親人!”
“皇族血脈雖貴,然蓮國昌盛更為緊要。陛下圣明,當(dāng)斷則斷,莫要因小失大。”寵臣立即勸道。
皇帝聲音哽咽:“你們……你們莫要逼朕啊……”
朝臣們聽明白了:……是要我們加大力度,繼續(xù)再逼是嗎?
皇帝一直哽咽,但奈何想到心愿即將達成,心情太好,眼睛是怎么擠都擠不出眼淚,只好捂著面,吩咐先退朝。
回到寢宮之內(nèi),皇帝敲了敲桌子,眸色深沉:“朕是無論如何都不能下令殺親的,否則豈不是暴君?只能讓人先行就義……而這個人的死,必須有足夠的震懾力……”
片刻之后,他神思已定,猛然一揮衣袖,聲音冷厲:“傳太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