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那就是給家中的主子們定月例銀,簡單點來說就是零花錢,這是府宅人家必須的規矩。
畢竟謝家日后的交際對象,都是各種官員權貴的家眷。
一個個夫人小姐公子出門消遣,去的都是茶樓首飾鋪,他們家里的姑娘哥兒手中沒點銀子怎么行。
總不能在外面碰到有人臨時邀約,來一句“你等我回家拿錢”這么搞笑吧!
還有打賞下人什么都是日常少不了的花費。
不過月例銀子具體定多少,還得看各府中的經濟情況。
謝家人聚在一起商量。
喬玉景給大家撥著算盤道。
“我們家家底薄,沒什么穩固的莊子收入,村里那十幾畝田地收成可以忽略不計。如今公中的現銀,除去布置宅院花費,給族里的孝敬,以及開鋪子的本錢,就剩下3000兩了。”
“家中剛剛經營起來的酒莊和點心鋪子,還要過些日子才能盈利……”
沒錯,在堂兄謝文齊的建議下,喬玉景給謝家置辦的產業是酒莊和點心鋪。
因為謝文齊知道更先進的釀酒,以及制糖技術,而在古代酒和糖制品都是非常昂貴的,他們有技術優勢,完全可以大賺特賺。
如果不是謝家現在勢微,他們其實可以直接賣糖賺錢,可惜為了安全著想,目前只能拐著彎開點心鋪子了。
謝家現在就是守著金山,但不敢顯露。
喬玉景看向謝文齊夸贊道,“雖然如今還拮據了些,但四堂兄很會做生意,我們家日后的營生不用愁。”
“哪里哪里,這段時間多虧五弟夫郎的人脈和指點,咱們家的鋪子才能開起來,否則京城做買賣光靠點子可不行。”
謝文齊撓撓腦袋,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。
他確實沒說錯,就算他有現代的優秀商業點子,可沒有喬玉景因地制宜的提點,還有謝文彥的功名支撐,他想古代安穩做生意,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。
謝家眾人點頭,“四郎說得沒錯,這些日子勞累景哥兒了。”
“玉景哥,你快說說我們日后的月例銀子,到底是多少啊?”
卿哥兒在旁邊著急期待地不行,雙眼亮晶晶。
他想花銀子,花多多的銀子,把以前自己看都不敢多看的漂亮衣服和首飾,通通都買回來!
喬玉景看他著急,也不再啰嗦,簡單把家里情況跟大家說完后,就道。
“我們家比不得那些大戶,日后每月月銀,暫定長輩15兩,小輩8兩……”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