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奉公門則比較單一,只糾正刑獄,擁有掌管并調動天下案卷的權利。
前者人員多出自于科舉的二甲進士,人際關系并不純粹,同期和座師也牽扯不清。
且一般監察御史積攢了些許經歷,便有機會升遷調動,許多御史為了之后的前途也會選擇適當的時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。
而奉公門從選拔時便是單獨考試,且晉升調動只在內部。
積攢的履歷夠了,也最多升到淵目閣,同樣獨立于朝堂之外。
所以兩者雖然皆有監督百官之意,卻屬于完全不同的兩種體系。
伏清合帶領手下,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留意消息,發現這曹大人行蹤并不隱秘。
他出門有固定官轎,不久前還在經常巡視各縣,百姓們對他的名號都不陌生。
且曹大人在元和郡并無別院,而是暫居官驛。
據說其之前曾在城內租過一個院子暫住,但后面遇見了刺殺,家中死了一名下人。
其后曹大人便退了租,自己獨自一人,帶了些侍衛住到了官驛,畢竟在公家的地盤,其他人動起手來也沒那么囂張,總算是安全了不少。
這官驛陳舊,久無人往來,只幾個驛丞守著。
如今曹大人入住,帶了五六個侍衛,整個驛站才算稍微熱鬧了些。
住的人少,所以進入的人員便格外顯眼起來。
伏清合不想引人注目,恰好先觀察下這位曹大人,看看是否和那曹姑娘說得一樣清廉,沒有被當地收買,才敢與他合作。
一群人分散開來……
有的在官驛附近的面館吃面,有的偽裝成過路人在附近隱秘徘徊,大家都不敢靠得太近,只時不時瞟上一眼……
好在這官驛并不偏僻,路過人群雖不多,但也不算太少,這幾人的行跡便瞧著沒那么可疑。
經過幾日的觀察,這曹大人確實生活簡樸。
早晨大多數都只買碗兩文錢的清湯面,在外邊面館用了。給各位侍衛也付了面錢,也算是體恤下屬。
正午之后便不大出門,但看房間窗口時不時有人影走動。
觀察后門官驛采買的食物,都是些清淡之物,并無大魚大肉,因此推測這位曹大人對于飲食方面并不挑剔。
再看他穿著打扮,雖料子比起尋常百姓稍好一些,但看布料顏色已略微變白,便能知這衣物應穿了至少一兩年,算是舊衫。
更別提這布料看著十分眼熟,似乎是屬于官職俸祿里的常用布料。
這凌朝官員,除了淵目閣即奉公門屬于朝堂外的編制,其余官員除了享受正常的俸錢之外,還會發些米糧和布料,甚至品級高些的官員還會劃分些地和莊園給他。
監察御史權利雖算大,但官職并不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