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安君已經直接瞄準敵方國都。
閃電戰,繞后,快速穿插,切割,圍剿,合流,一波推進了。
這就是為何李牧,廉頗,王翦只是七十二將,而武安君是十哲之首的原因,無盡殺孽只是他身上最為微不足道的東西,盡管都是不世出的名將,但是十哲和七十二將之間,其實有著一條完全無法逾越的鴻溝。
七十二將,攻城破寨,所向無前。
是唯獨戰亂大世才有可能出現的絕代名將或軍師。
十哲則是,每一個都有滅國級別的戰略。
殺才?
不不不,這幫老咸菜放出來就是滅國破城的。
當年楚國遷都到了陳,也就是而今的豫省。
而項家祖地在江東。
也就是說,當年一戰,武安君直接將項羽的祖地打沒了。
好在之后楚王好不容易湊了十萬人馬,把江旁十五城奪了回來。
那個時代的兵家就是武安君的時代,連續三年,每年都能夠感覺得到武安君在戰略上的恐怖成長,唯獨其余名將才能感覺到的壓迫力,版本第一還在以瘋狂的速度升級。
第一版本:閃電戰。
第二版本:閃電戰基操拔掉邊境城池,游擊千里,奔襲圍剿首都。
第三版本:閃電戰,千里奔襲,游擊圍剿。
順勢銜接敵后穿插直接把地方打崩。
最終分兵的軍隊合流貫穿,直接推進戰線把楚國國度打成大秦南郡。
不是對陣,而是更高層次的戰略。
而且武安君的愛好特別的統一,老白這輩子沒其他愛好,就是要圍剿,閃電戰,迂回戰,而后分兵合流,最終目的只有圍剿,最終以地方數千里,持戟百萬的楚國遷都,一蹶不振。
被封為武安君。
而在那個浩大戰役中,面對秦軍,世世代代為楚將的項家的掙扎,頑強抵抗,最終不甘敗退,遠離故土,甚至于沒能留下一點水花,歷史上并無一點記錄。
最讓人不甘的不是失敗,而是對方甚至于不曾將自己看作對手。
直接將自己無視。
不甘,憤怒,痛苦,如同一粒灰塵,甚至于還不如灰塵。
項羽對于武安君居然認出自己,以及還記得當年先祖的事情頗有意外,不過緊隨其后的便是凌冽的煞氣,兵家戰將,各為其主,但是殺戮的仇恨卻也是真的,彼此身上背負對方故國的血仇。
打得將楚國遷都,幾乎可算是將楚一手推向滅亡的武安君。
在秦末之年,不斷擊潰秦軍,作為秦末最強名將的西楚霸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