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梁高祖又十分沒有政治頭腦地立刻在鬧市處死了竇建德,強召竇建德舊部將領去長安。以至于河北之地的竇建德舊部人人自危,以為梁高祖要殺他們,這才推舉劉黑闥起兵反抗。
李鴻運開了上帝視角,自然知道此時要如何處理。
首先是上疏梁高祖,要求自己對河北之地有便宜從事之權,梁高祖應允。
對于這些兒子們,梁高祖一向都是非常信任的,甚至都到了盲信的地步。
打下洛陽前,梁高祖就已經承諾了秦王,洛陽的一切事宜他都可以自行決斷。
雖說后來他又反悔了,讓貴妃去府庫選財寶,但大體的行事風格卻可以大致確定。
更何況,河北之地不同于洛陽。
洛陽繁華富庶,宮中那些人都盯著想來分一杯羹,而河北之地就相對苦一些,沒有太多值錢的東西,不管是梁高祖、太子還是那些后妃,基本上都對這塊地方不感興趣,根本沒有太多關注。
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,劉黑闥之叛才會那么順利。
李鴻運釜底抽薪,搶先竇建德的舊部找到劉黑闥,將他拉攏到自己麾下,而后又恩威并施,招攬竇建德舊部、許以高官厚祿,對他們分化瓦解,對于打算帶頭謀反的范愿等人,果斷出擊,斬草除根。
當初劉黑闥剛起兵的時候僅僅只有百余人,之后才一路滾雪球再度滾起了數萬大軍。
李鴻運及時地將隱患消滅,又盡可能招攬竇建德舊部,于是歷史上太子平河北的功勞,就全都算在了他的身上。
不僅如此,竇建德的這些舊部也發現了,除了押寶齊王之外,他們沒有任何其他選擇。
他們之前叛亂本來也是被逼無奈,是看到梁高祖殺了竇建德、又一副將他們趕盡殺絕的樣子,這才反叛。
但現在齊王既然已經上疏,讓他們不用去長安,而是可以在自己帳下聽令,對這些降將又不吝惜珍寶財貨和官位,誠心結交,于是大部分人也就踏踏實實地留在了齊王的手下。
不過,為了收攬河北之地的人才,李鴻運也錯過了一些東西。
從武德五年開始,突厥發現自己扶持的勢力全都被梁朝所滅,于是開始頻繁南下。
本來歷史上應該是齊王與秦王一起去對付突厥人,尤其是在武德七年的五隴坂,如果是李鴻運扮演齊王的話,還有一次跟著秦王裝一波的機會。
但他此時還在河北之地安心發展自己的勢力,所以自然也無法出現在對抗突厥的戰場。
直到武德八年,李鴻運這才上疏梁高祖,請求從河北之地返回長安。
梁高祖欣然同意。
之后的劇情,就朝著原定的玄武門之變開始發展。
太子與秦王的矛盾不斷激化是必然的,畢竟兩個人都對皇位有訴求。
梁高祖繼續偏向太子拉偏架、并開始著手削弱秦王的力量也是必然的。
唯一的區別在于,齊王的勢力與之前相比有了明顯的提升。
齊王幫誰,誰就能大概率拿下。
此時李鴻運其實非常糾結,因為從本心出發,他是更想站在秦王這一邊的。
當年晉陽被圍,兩日不進食、三日不解甲追砍宋金剛來救他的,是秦王;虎牢關一戰率軍偵察與他一起射殺竇建德騎兵的,也是秦王。
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,秦王是他的堅定戰友,而反觀太子和梁高祖呢?
不熟。
對于李鴻運來說,其實誰當皇帝都無所謂,但此時如果他幫助太子干掉秦王,那么接下來,太子估計還要干掉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