披甲等于明牌謀反。
所以有準備的秦王披甲,而沒準備的太子和齊王沒有披甲。
從高空中俯瞰,能夠清楚地看到整個皇宮的結(jié)構(gòu)。
自最北方的玄武門進入后,是北海、西海、南海這三個人造景觀池,再往南則是臨湖殿。
顯然,臨湖殿正是因為臨近這三個景觀池而得名。
過了臨湖殿往東南方走,就是甘露殿,往南越過甘露門是兩儀殿、太極殿,而從甘露殿往東再往南,才是齊王逃命時的目標:武德殿。
也就是說,秦王與太子、齊王的戰(zhàn)斗,發(fā)生在臨湖殿周圍的很大范圍。
而海池,其實就在臨湖殿邊上,是太子和齊王進入的必經(jīng)之路。
甚至有可能,太子和齊王在進宮時,還見過海池上的游船。只不過他們并不知道自己的父皇和一眾大臣在上面。
所以,綜合分析起來,當時的場面應(yīng)該是極為明顯的。
秦王帶著數(shù)十名全身披甲的騎兵,埋伏在臨湖殿周圍。
太子和齊王經(jīng)過海池來到臨湖殿,而當時梁高祖和大臣們就在海池上泛舟。
而且,在殺死太子和齊王之后,尉遲敬德直接全身披甲、手持長矛、渾身浴血地去見梁高祖,但史料中卻并無任何他被侍衛(wèi)阻攔的記錄。
那么,在秦王和太子廝殺的時候,皇帝為什么會沒有察覺?
即便玄武門剛打開、秦王剛進入的時候,皇帝沒有察覺,那之后這數(shù)十名披甲騎兵堂而皇之地到臨湖殿附近埋伏,難道就沒有皇宮中的侍衛(wèi)發(fā)現(xiàn)嗎?
侍衛(wèi)就算不去阻攔,也總該去匯報皇帝吧?出了這么大的事,皇帝竟然還在若無其事地游船?
甚至太子和齊王被殺時的喊聲驚天動地,連東宮的將領(lǐng)都帶著人殺到玄武門了,梁高祖卻仍舊一無所知。
等尉遲敬德去見皇帝的時候,更是一路暢通無阻,就好像皇帝本人沒有任何護衛(wèi)一樣。
荒誕的感覺在李鴻運的心頭浮現(xiàn),他暫停了眼前的畫面,以俯瞰視角重新復(fù)盤了整個過程。
梁高祖莫名其妙地神隱了,作為一個皇帝,他沒有做任何的事情,甚至沒有得到任何的消息。
這顯然很不合理。
畢竟他此時還是個實權(quán)皇帝,不是被架空的傀儡。就算宮中有一部分人被秦王策反了,但親衛(wèi)中肯定還有很多人是完全忠于他的。
李鴻運瞬間意識到,之前楚歌說的“史料中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梁高祖”是什么意思了。
顯然,這里才是史官都不太敢寫的關(guān)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