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監軍彭敬柔以我的名義起草謝表,乃是謀逆大罪!諸將,人心尚未厭棄梁朝,我等正該修繕城池、整治軍械,與黃仙芝決一死戰!”
楚歌再度康慨陳詞,在三天賦的加持之下,他這番話說得可謂是感人肺腑。
而且,由于鄭畋的身體才剛剛從風痹中康復沒多久,所以聲音沙啞、身體也還不算是特別麻利,這樣的一番演講,就更加平添了一層感染力。
甚至諸將之中,有人的眼眶都被楚歌說紅了。
然而,等楚歌結束了演講,希望與諸將歃血為盟、共同討伐黃仙芝的時候,這些將領卻互相看了看,并沒有人真的站出來堅決地支持。
“鄭相公,你的心情我們很能理解,但是……”
諸將臉上仍舊充滿著猶豫之色。
顯然,楚歌如此康慨激昂的演講確實打動了他們,但只打動了一點點。
還不足以讓他們下定決心,做出歃血為盟的行為。
楚歌不死心,但再三嘗試,依舊于事無補。
差了一點!
是的,因為在宴會上這些將領們并沒有做出“紛紛泣下”的行為,所以他們實際上并沒有被真正的感召和打動,內心中對于梁朝的留戀也沒有被激發……
而在這種情況下,即便楚歌拿了三個鼓舞人心的天賦,也依舊鼓舞不動。
懷著一定的僥幸心理,楚歌還是繼續奔走,并觀察之后發生的事情。
鳳翔最終還是投降了黃仙芝,并沒有被鄭畋鼓動而與黃仙芝決裂。
而后,太監監軍彭敬柔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,他本來很害怕鄭畋,在原本的歷史中,鄭畋重新獲得諸位將領的支持之后,他就在史料上失去了后續的記載。
這個太監可能是被鄭畋除掉了,也有可能是被邊緣化了……總之,沒有再掀起什么風浪。
但在這個歷史切片中,情況不同了。
彭敬柔發現鄭畋并不能鼓動這些將領一起反抗黃仙芝,于是膽子逐漸大了起來。
他向黃仙芝告發鄭畋,于是,黃仙芝派兵圍剿。
楚歌倉促之間雖然也鼓動了一小部分將領殊死抵抗,但因為實力不足,最終還是沒能打贏黃仙芝。
這次的嘗試,自然也就失敗了。
……
又回到最初的。
楚歌并沒有著急再度開始試煉,而是認真思考通關的關鍵。
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并沒有看到太多歷史被篡改的情況。
“非說有的話,就是諸將的心態在一定程度上被篡改了。
“按照正常情況來說,這些將領心中應該仍舊是向往梁朝的。他們不愿意投降黃仙芝,所以在宴會上,在謝表上簽名之后,才會紛紛哭泣。
“而后,鄭畋曉以大義,一番康慨激昂的演講,才重新喚起這些將領心中的斗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