齊高宗此時就是無可爭議的天下共主,齊朝法統的最高繼承人。秦會之何德何能,敢取而代之?
但齊英宗一來,情況就全然不同了。
秦會之在扶立齊英宗的過程中,不僅毒殺了齊高宗,還進一步將朝中大權掌控到自己手中。最重要的是,光桿司令的齊英宗比齊高宗要好控制得多了。
因為齊英宗也怕自己的皇位被齊高宗反奪了過去,所以對于秦會之毒殺齊高宗、清洗朝中眾臣的行為,他不只是默許,還是全力支持。
原本一個秦會之,沒有這么大的破壞力。
但再加上一個法統比齊高宗更高的齊英宗……
這破壞力簡直是無敵了。
而且,齊英宗在位,也直接剝奪了各方勢力以清君側或者勤王之名發動政變的機會。
齊英宗的法統比齊高宗更高,這件事情又是齊英宗和權傾朝野的秦會之一起做的,你就算想營救齊高宗,又找什么理由呢?
只是讓秦會之有些不高興的是,為何昭義軍始終沒有動作?
按理說,既然韓甫岳將軍說了要支持他,此時至少也該表個態,說支持齊英宗復位吧?如果能公開向天下數落齊高宗的罪過,重重地踩上一腳,那此事對于政局的穩定,都是大有好處的。
可偏偏昭義軍對此毫無表態,讓秦會之額外費了很大的力氣,才總算是穩住朝局。
這讓秦會之有些不喜。
孟林微微搖頭:“秦相莫不是一時糊涂?此時韓將軍不能發聲啊!”
他壓低聲音:“若是此時發聲了,日后秦相榮登大寶,韓將軍又該說些什么?”
秦會之愣了一下,隨即恍然,臉上也露出笑容:“對,對!是本相糊涂了!”
韓甫岳將軍為什么不發聲?
按照孟林的解釋,韓甫岳將軍此時當然可以發聲,但沒必要。
如果韓甫岳將軍發聲認可了齊英宗,那么之后秦會之再篡齊英宗的時候,韓甫岳將軍還怎么幫你說話?
總不能首鼠兩端、讓天下恥笑吧?
所以,孟林的意思很清楚,韓甫岳將軍現在不能說話。等你秦會之什么時候要篡齊英宗的時候,韓甫岳將軍再斥責齊英宗釀成靖平之變、是大大的昏君、還謀害了自己的親弟弟齊高宗……
總之,使勁往齊英宗身上潑臟水。
到那個時候,你秦會之篡位不就名正言順了嗎?
此時齊英宗復位,朝中雖然也有很多大臣心懷不滿,但畢竟齊英宗是有法統的,他們不好發作,只能忍。
但等秦會之篡位的時候,這些大臣中還有多少人會支持?這可就不好說了。
所以,韓甫岳將軍的支持,對秦會之來說是一錘定音的大殺器。現在用,確實為之過早。
誤會解除。
秦會之喜上眉梢,喝了兩杯之后又問道:“那不知依韓將軍之見,我何時可以去做這件大事?”
孟林沉吟片刻:“不可太急,但更不可太緩!”
秦會之有些疑惑:“此言何解?”
孟林解釋道:“此時淵圣皇帝剛剛復位,朝局動蕩,若是倉促之間將之廢掉,恐怕會引發激烈的反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