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時對于羅氏新政是否能夠成功,自然也是關切而又擔憂。
他的內心中當然期待著羅氏的新法能夠推行下去,但又覺得此事困難重重。
孟原繼續揮了揮手,讓眼前的迷霧聚攏而又散開。
變法中的一系列舉措,展現在王文川和所有觀眾的面前。
……
“羅氏新法的,都是頂尖水準。
可這樣一批文人士大夫,面對著國庫空虛、民生凋敝的現狀,面對著“富者田連阡陌、貧者無立錐之地”的現狀,卻無動于衷。
他們自然可以引經據典,找到無數“遵循祖宗之法”的依據,可他們唯獨從未認識到自己對同胞應付的責任。
讓國家富強、抵御外辱,讓民眾安居,國不加賦而民用饒。
這是他們讀了一輩子詩書,卻從未想過的問題。
而這些舊黨的官員,千言萬語也不過是匯成了一句話:為與士大夫共天下,非與百姓共天下。
換言之,他們并不認為普通的百姓,是自己的同胞。
眼前的景象飛速變幻,失業的人排成的救濟長隊在不斷縮短,死氣沉沉的城市再度煥發出活力,大規模的基建活動順利開展,整個城市,乃至整個國家,都以一種日新月異的速度,發生著改變。
王文川問道:“所以,這羅氏新法,成功了?”
孟原點頭:“成功了。
“這一系列舉措在五年之內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,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之前的將近三倍,失業人數從1700萬下降到800萬,國民收入增加三成。
“而羅氏甚至以強有力的手腕,讓國會和最高法院也全都支持自己的新法,越過那些頑固的官僚,徑直走向自己的目標。
“在一次演講中他說道:
“人世間有種神秘的輪回。
“某幾代人會得到上天更多的恩賜,某幾代人會被寄予厚望,而我們這一代人……
“注定要應承天命!”
王文川的神情有些恍惚,仿佛也代入到了這位羅氏的人生中,對他波瀾壯闊的一生感到一種發自內心的贊賞。
緊接著,王文川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。
在看似云淡風輕,拄著拐杖站立演講之后,羅氏在私下里,卻坐在輪椅上,或是花費大量的時間艱難地練習行走。
王文川更加驚訝了:“這位羅氏,身體有傷殘?倒是像孫伯靈一樣的英雄人物……”
孫伯靈,是古時候一位雙腿殘疾的兵法家。
孟原點頭:“是的,他的雙腿殘疾,無法行走。為了競選,他必須在所有人面前站立,因為沒有人會把選票投給一個只能坐在輪椅上的病人。”
王文川由衷地感慨道:“偉哉羅氏,我不如也……”
這句話,顯然是王文川在看完羅氏新法的所有內容之后,將自己變法的過程與之比較,而得出的結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