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做強制要求,沒有業(yè)績考核,這些官員肯定會偷懶,但不管怎么說,農戶找上門借貸,他們總不至于置之不理吧?
只要他們稍微干點事,就比之前強。
改革嘛,不求一步到位,只要比之前好一點,那就是進步。
當然了,楚歌其實心里也清楚,自己現在也還是紙上談兵,要說前人絞盡腦汁都沒解決的問題,自己一拍腦袋就搞定了,那多半是不可能的。
但這是試煉幻境,失敗了也不會怎么樣,試一試看看結果如何嘛。
更何況,楚歌能預知未來,知道不久之后天下就將面臨一場大旱災。
而這場旱災將進一步放大青苗法的負面影響,讓百官找到了攻訐新法的理由,加速了新法的失敗。
如果說原本的青苗法,最終結果是損了富民、損了貧民而富了國庫,那么現在楚歌改動以后的青苗法,就純粹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,而讓國庫承擔了巨大的風險。
他想的很簡單,至少先把百姓喂飽了吧?
原本的變法,可以說是各個階層全都得罪了,就連民眾也遭受了很大的損失。所以那些流民才會跑到京城來反對新法。
但現在,楚歌覺得自己先把這些底層民眾給安撫住,讓他們來念著新法的好。
這樣一來,至少新法能多堅持一段時間吧?
考慮一番之后,楚歌最終拍板,將這個自己改造之后的青苗法,推行了下去。
霧氣彌漫,而后又逐漸散開。
楚歌的視野中出現了一行系統(tǒng)提示。
距牛渚之戰(zhàn):8年
“一眨眼一年就過去了么
“如此看來,每一輪試煉在最樂觀的情況下,我都有十次對新法進行改良的機會。
“這也合理,畢竟法令從制定到推行下去、看到成果,總需要一定的時間。
“十次嘗試之后,如果還是未能達成應有的效果,那就只能從頭再來了。
“當然,十次嘗試這是最理想的情況,也有可能中途就直接被皇帝給罷官,前功盡棄。
“嗯讓我先看看新的青苗法實施得如何。”
系統(tǒng)并沒有讓楚歌以上帝視角看到全國各地的情況,而是用各種各樣的文書來回答他。
這其中,有各地官員上報的內容,也有反對新法的政敵攻訐他的內容。
楚歌獲取信息的途徑,并沒有超出當年王文川的范疇。
他隨意打開一份文書,認真查看。